【還好旁邊的姬長落,似乎是知道陳懷信在想些什么,她用著那糯糯的聲音,解釋著說道:“我跟妹妹告知過小姑了,求了幾日后,小姑也允許我們,可以暫離長安城。”】
【“那你們的身邊,應該會有大量護衛?”】
【“不,只會有一些我們信任的侍衛,是那種見到你都不會舉報的信任!”】
【這番解釋。】
【讓陳懷信點了點頭。】
【于是。】
【在某日的早上。】
【三人搭乘馬車離開了長安城。】
【雖然長安城解除了戒嚴,但進出的百姓,依然需要遭到嚴苛的檢查。】
【不過。】
【在看到姬長兮的馬車后。】
【那些看守便會視若無睹。】
【“這可是權貴的馬車。”】
【“誰敢去搜查。”】
【“萬一里面真有什么不得了的東西。”】
【“那我們恐怕要賠命、以祈求權貴的原諒了!”】
……
【元凰十一年,十月。】
【陳懷信抵達了巨鹿縣。】
【這是那老人告知他的,可以尋求幫助的地方。】
【“如今承國內的道教各派。”】
【“有很大一部分,像是佛教一樣,背后站著的是世家門閥。”】
【“因為若是不愿臣服,連道觀都不復存在,更別說是研讀道經了。”】
【“而其中還有極少數,實在不想被操控,就只能背井離鄉躲藏著。”】
【“巨鹿縣里……就是如今道教領頭人所在的地方!”】
【老人當初是這樣跟他說的。】
【當然。】
【對于陳懷信而言。】
【他并非是真的前來尋求道教的幫助——連他們自己都被逼著躲藏,又如何能夠給予他幫助呢!】
【他只是想要將關于老人的消息,告知給當今的道教領頭人。】
【“至少。”】
【“讓他所在的道教,給他舉辦一場葬禮。”】
【“哪怕……”】
【“我們連他的尸首都沒有。”】
【陳懷信是抱著這個想法,來到這座城池之中的。】
【而對于姬長兮來說,她本來是無所謂,應該要去哪里的,頂多只是換了個地方進行學習。】
【只是。】
【那沿路上所見到的景象。】
【那沿路上所遇到的事情。】
【讓她變得越來越沉默了。】
【“白骨露於野。”】
【“千里無雞鳴。”】
【“明明長安城那么繁華。”】
【“可外面卻如此的荒涼!”】
【“這真是……我承國嗎?!”】
【第一次離開長安城的姬長兮,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她用著陳懷信有感而發的詩句,來形容眼前的境況!】
【那內向的姬長落,卻克服了心中的不敢見人的恐懼,前去幫助那些無家可歸的可憐人!】
【然而。】
【除了留下一些糧食之外。】
【陳懷信卻拒絕了她,想要將那可憐人帶走的想法。】
【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將那么多人救下!】
【或者說。】
【除非是改變這個國家。】
【不然這些可憐人只會越來越多!】
【“只有解決根源!”】
【“才能救下整個天下的可憐人!”】
【“才能讓百姓……不再隨時面對死亡!”】
【陳懷信的話語。】
【讓姬長落同樣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