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凰十三年,二月。】
【有官員發現。】
【自己的治下,似乎出現了一首民謠,在百姓之間流傳著。】
【他皺著眉頭,派人前去調查與收集,看看這是怎么回事。】
【“畢竟。”】
【“現在那黃巾叛軍。”】
【“有席卷全國之勢。”】
【“若是我的治下,也有叛亂的苗頭,那就該早點跑路啊!”】
【這官員在心中這樣想道。】
【當初巨鹿縣令逃跑的時候,曾被他們這些官員嘲笑,居然會有父母官,被當地百姓逼迫得棄城而逃!】
【而現在。】
【當知曉。】
【那黃巾叛軍有多強后。】
【這些官員忽然感覺,逃跑才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
【“若是被黃巾叛軍抓拿。”】
【“他們可是會在百姓面前,公審那抓住的官員!”】
【“若是平日不犯錯還好,可若是有過什么貪污、欺壓百姓之事,那必然會被當場絞殺而死!”】
【許多官員都已經清楚了,黃巾叛軍會如何對待他們!】
【至于平日里不犯錯、還友善的對待百姓、關照百姓?】
【那怎么可能!】
【“當官不貪錢。”】
【“當官不瞞上欺下。”】
【“當官不壓榨百姓。”】
【“那……”】
【“還叫當官嗎?!”】
【這些官員都認為,黃巾叛軍的做法,實在是太極端了。】
【如果按照他們的標準,那完全就是圣人了,而圣人又怎么可能,會在大承當官呢?】
【而且。】
【說得難聽一點。】
【若是真有圣人,成為了大承的官員,不貪錢、不瞞上欺下、對待百姓友好、那他必然會被同僚,給聯手排擠出承國官場!】
【有這樣的人的存在,那他們又怎么貪?他們不貪,那上級又怎么拿?上級不拿的話,那大家又怎么能進步!】
【“所以。”】
【“那些黃巾叛軍。”】
【“就是為了殺死吾等官員。”】
【“才會弄出了這種離譜要求!”】
【“他們就是故意在為難吾等!”】
【這官員很是生氣。】
【但也非常的警惕。】
【反正。】
【只要覺察到有苗頭。】
【第一時間棄城而逃。】
【那就不會再有事了!】
【“至于這官位……”】
【“以后再弄回來就好了。”】
【“總比命都要沒了強啊!”】
【官員一邊想著,一邊處理著政務。】
【至少在黃巾來之前,他要處理好治下之事,不然如何輕松撈錢啊!】
【而就在他這樣想著的時候,那派去調查的人,臉色難看的回來了。】
【他將那收集到的民謠,給呈現在這官員面前。】
【“發如韭,剪復生!”】
【“頭如雞,割復鳴!”】
【“吏不必可畏!”】
【“小民從來不可輕!”】
【官員越是看下去,那臉上的神色越是震撼。】
【他本想著將這民謠,給寫在奏折里遞上去。】
【然而。】
【那不遠處傳來的騷動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