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
【陳懷信還以為。】
【在處理完律法之事時。】
【道教應該就會找上門。】
【“畢竟。”】
【“這么長的緩沖時間。”】
【“足以讓他們做出選擇了。”】
【陳懷信是這樣想的。】
【他都已經考慮好了。】
【應該要如何與道教之人進行交談。】
【只是。】
【讓他沒想到。】
【直到姬清珞開始督察百官。】
【那道教依然沒有任何反應。】
【或者說。】
【他們在全心全意的、籌辦著道觀主的葬禮。】
【哪怕朝廷大軍奔赴草原、他們也無動于衷!】
【就好像是……】
【他們被嚇到了。】
【不敢再做任何抵抗!】
【“真的……”】
【“會是這樣嗎?!”】
【陳懷信皺著眉頭。】
【他還記得當初,自己與道觀主交談時,道觀主曾說過不少次,道教里的一些人,對于他的決定并不贊同,若是等他逝世后,那道教或許會有所變化。】
【道觀主還希望自己,到時候能夠稍微照顧一下道教,哪怕……只是那巨鹿縣的一脈!】
【“所以。”】
【“更可能的。”】
【“是道教有著自己的想法!”】
【陳懷信瞇著眼睛。】
【他并沒有再花費精力的、去猜測現在的道教道士們、他們想要做些什么。】
【他在參加完道觀主的葬禮、與一些道士聊過后、便讓官府加大監督力度。】
【看來道觀主的面子上。】
【他不會對道教做什么。】
【他會讓這宗教依舊香火縈繞、讓它依然是煜國的國教!】
【“不過。”】
【“前提是。”】
【“他們應該要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
【陳懷信將這件事,交給首輔監管后。】
【自己便翻閱起了,其他的事務奏折。】
【自從姬清珞負責起督察機構后,煜國百官的效率都增加了許多。】
【因為誰都不想成為,第一個被前朝女帝,用來殺雞儆猴的對象!】
【“以工代賑讓經濟穩定提升,也讓百姓的生活過得更好。”】
【“而那海外的貿易,更是讓國庫愈發充裕。”】
【“哪怕是對外征戰,也不會出現拖垮情況!”】
【“……”】
【陳懷信看著奏折,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
【治大國如烹小鮮,他自然不敢操之過急。】
【能夠像現在這樣平穩發展,就足以讓煜國未來變得更好。】
【“而且。”】
【“那出海的道教船只。”】
【“也發現了日本島的所在。”】
【“等到軍隊討伐草原之后。”】
【“我也有更多的錢糧,能夠對軍隊進行改革了。”】
【“至少……讓宗教氣息不再沾染軍隊!”】
【陳懷信在心中做著打算。】
【如今煜國的現狀,給了他將宗教與政治剝離開來的底氣,也讓他更加堅定了,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的決心。】
【而對于已經成為了、煜國督察機構負責人的姬清珞來說、自己親眼所見的煜國變化、自己所收集到的具體信息、則是讓她受到了巨大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