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高道教的地位。”
“這是他們唯一想到的、自己等人所能夠做的事情!”
想到這里,道觀主嘆了口氣,他感覺,未來發展成那樣,也不能完全責怪他們,自己這道教領頭人,在逝世之前,也沒有給道教找好定位,沒有給道教指明發展方向,也有很大的責任!
“不過。”
“現在。”
“不需要再擔憂此事。”
“陳懷信的定位、必然能夠讓道教、受益無窮!”
道觀主看向那推演的未來,眼神中滿滿的都是期待。
雖然。
他也不知道。
哲學是什么。
“但是。”
“那整合道教的思想。”
“足以讓未來的道友們,專研很長一段時間了!”
“這期間應該能夠慢慢的,感悟到何為哲學吧!”
……
【對于。】
【那些預謀造反的道士來說。】
【他們并沒有發現、自己的一舉一動、已經被朝廷注意到了。】
【畢竟。】
【無論是姬清珞的手下。】
【還是刑部尚書的探子。】
【他們若是能夠、被這些道士發現、那也不用再混了!】
【“只是。”】
【“總感覺。”】
【“這鄉下好像多了一些生面孔?”】
【有些道士還是感到些許古怪。】
【但在了解到。】
【這是因為最近、煜國發展得很好、餓死人的事情很久沒有出現后、便有人從很遠的地方回來探親、所以才會出現生面孔時。】
【這些道士也總算是松了口氣。】
【“因為。”】
【“以往的時候。”】
【“村子里時常有餓死人之事。”】
【“哪怕自己的親屬就在這里。”】
【“可也沒有幾個人、敢回來這里探望、或者說自己都自身難保、又怎么可能不遠百里的、跑到這鄉下地方呢!”】
【這其中所蘊含的深意,哪怕沒有說清楚,道士們也都非常明白。】
【因為他們也是從那亂世過來的,知道饑荒時期究竟有多么恐怖。】
【只不過。】
【當想到。】
【現在的好日子。】
【是他們所憎惡的對象——陳懷信——所帶來的。】
【他們心中頓時非常的復雜,或者說是難以接受!】
【這讓他們在救病治人之時,也略微改變了說辭。】
【“如今。”】
【“煜國能夠發展那么好。”】
【“鄉親們能夠填飽肚子。”】
【“是因為三清祖師,在庇護著大家,在庇護著這個國家。”】
【“……”】
【他們將百姓辛苦工作建設的煜國、將眾臣日以夜繼努力工作的成果、全都歸功于那沒人能夠看得到的三清身上!】
【若是放在長安城洛陽城這種地方,這樣的說辭必然會遭到百姓反對,但在如今這種鄉下之地,不僅沒有人反駁他們,反而還會崇拜他們!】
【當然。】
【偶爾也會有人提出質疑。】
【“三清祖師看不見、摸不著、他真的在庇護煜國嗎?”】
【“當然在庇護!既然你們不信,那貧道便請三清祖師下凡,讓你們這些凡夫俗子見一見!”】
【說完這番話后。】
【這些道士便會開始裝神弄鬼。】
【讓白紙上浮現出祖師的模樣。】
【而每當這時候。】
【百姓都會敬畏的跪下、祈求三清祖師的寬恕。】
【也讓這些道士,能夠得到又一批鄉民的尊敬。】
【但是。】
【這一次。】
【卻忽然出現了意外!】
【“道長,您的紙被我不小心撕壞了,不如換這一張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