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讓他愣了一下。
不過。
很快。
他便恢復了過來,搖搖頭,臉色滿是無奈的想道;“如今的道教之中,各家有各家的思想言論,偶爾聚在一起,自然是沒有什么影響,頂多就是思想沖突的,會互相看對方不順眼,但只要不安排坐在一起就行了。”
“可是那未來之中,道教是必須要合在一起!哪家思想占據主導,哪家思想又有被刪減出去,只是想象就讓人頭疼啊!”
若是沒有發生,預謀造反的事情。
那道教還能夠,較為松散的聯合。
也就是有一個名義上的領頭人,在大事情面前能一同合作。
而在平時的時候,還是自己管自己,不需要在意思想之事。
“但是。”
“當陳懷信決定。”
“插手道教之后。”
“那就不可能還維持這種松散狀態了。”
“不僅是整體上的統一,還有思想上的統一。”
“這種事情沒個幾十年,根本不可能做得到!”
道觀主只是想一想,就知道這件事的難度了。
然而陳懷信,他不可能給道教那么長時間,就算是他說著不著急,可絕對還是有著時間限制的!
要么是十多年,要么是二十多年!
但不管是哪個時間,都代表著一定會有沖突!
“不過。”
“若是。”
“真的達成了完全的統一。”
“那未來的道教,也的確會像陳懷信所說那樣,會變得越來越好!”
道觀主也能夠想到,團結統一起來的道教,會爆發出怎樣的光輝。
只是。
那前提。
就是那未來的領頭人。
真能將道教融合起來!
“不然。”
“陳懷信。”
“就不只是如此簡單的插手了!”
……
【靖平八年。】
【煜國的對外戰爭逐漸結束。】
【除了。】
【草原的部分地區。】
【還需要派兵駐扎。】
【其他地方基本上已經、落入到煜國的管控之中。】
【知道此事后。】
【那邊境百姓。】
【無不欣喜若狂。】
【“因為。”】
【“那存在了千年的邊境滋擾。”】
【“在本朝得到了解決!”】
【邊境百姓極為興奮。】
【在想到以后的生活中,不用再時刻擔心,會不會有蠻夷南下劫掠,不用再擔心自己的良田,會不會被戰馬踐踏后。】
【他們高興的大喊著煜國萬歲,陛下萬歲。】
【而身處長安城的眾臣,也通過地方官員的奏折,了解到了這里的情況。】
【這讓群臣的臉上也滿是欣喜,那過往王朝都沒辦到的事情,被他們煜國給解決了,這不正說明大煜的未來,將會越來越好嗎!】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陛下的領導!”】
【有臣子想要拍著馬屁。】
【但是。】
【那龍椅之上的陳懷信。】
【卻并沒有理會這些話。】
【他的目光看向手中的奏折,然后時不時投向姬長兮。】
【良久之后。】
【他聲音略帶驚愕的說道。】
【“蒸汽機。”】
【“你居然就弄出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