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讓我佛教……能夠繼續存在下去!”
心空大師深深呼了口氣。
而就在他想著,應該前往何處之時。
他意外的發現,那推演中的未來佛教,似乎也有離開煜國的打算!
這讓他頓時一喜!
因為。
這剛好能夠驗證、他的想法究竟是對是錯!
也剛好能夠給他、應該要前往何處的幫助!
“只是。”
“被迫離開中原。”
“還是讓人……”
“有些難以接受呀!”
……
【大殿之中。】
【聽到禮部尚書的話后。】
【在場的眾臣頓時愣住。】
【“雖然說。”】
【“如今我煜國。”】
【“道教為國教。”】
【“可也還有其他宗教的生存土壤。”】
【“朝廷也沒打算對他們進行打壓。”】
【“怎么那佛教……就想著離開我大煜呢?!”】
【這是在場臣子們,腦海中所浮現的困惑。】
【要知道。】
【佛教。】
【從它傳入中原開始。】
【就一直是名門大教!】
【即便是在如今,依然有不少煜國百姓,信仰與認可它!】
【哪怕現在的它,早已不如當今那么顯赫,可比起其他的小教派,依然是屬于非常有實力的,想要維持香火并不難。】
【可是怎么就忽然的……就要離開煜國了?!】
【“難不成。”】
【“有地方官員。”】
【“因為當今國教的緣故。”】
【“所以對僧侶進行打壓?”】
【有臣子得出了這樣的猜想。】
【當然。】
【倒不是說。】
【這些臣子對佛教有好感。】
【所以才會如此思索猜測。】
【他們只是單純的覺得、佛教的離開太可惜了!】
【“不管怎么說。”】
【“它都屬于我中原文化的一部分。”】
【“若是就這樣舍棄它。”】
【“多少感到不太習慣!”】
【這才是臣子們的第一感受!】
【他們不見得喜歡佛教,甚至可能還厭惡僧侶,但也不至于將佛教驅趕出煜國,讓佛教連痕跡都不能留下!】
【就像是偶爾能夠見到的東西,忽然有一天消失不見了,就算是對它不在意,可心里還是會感到不太舒服。】
【而那坐在上方的陳懷信,聽到禮部尚書的這消息時,臉上同樣出現錯愕之色。】
【“佛教準備離開我大煜?”】
【“臣聽手下人匯報,十有八九是這樣的。”】
【禮部尚書回答道。】
【他將那佛教僧侶,正在收拾著各種東西,能夠帶走就帶走,不能帶走就想辦法藏存起來的事情,一一告知了陳懷信。】
【一般情況下。】
【這樣的舉動。】
【便是打算搬離現在的住所。】
【可是那么多僧侶,一同進行著收拾,除了離開煜國外,還能搬離去哪里?】
【“總不能。”】
【“他們是打算聚集起來。”】
【“集結力量深耕于某地。”】
【“于是拋棄其他佛寺吧。”】
【禮部尚書認為這更不可能。】
【所以。】
【他派人前去調查。】
【雖然得到的消息、不見得是正確的。】
【但他還是將那猜測、給告知了出來。】
【“若是。”】
【“佛教僧侶。”】
【“他們真的打算離開。”】
【“那他們的目的地……應該便是西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