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士的行動能力極強。】
【不然。】
【他也不可能。】
【橫穿數萬里。】
【冒著永遠也回不去的風險。】
【在迷途中尋找承國所在地。】
【所以。】
【在做好決定后。】
【他便尋到了商人,讓其幫忙將信件帶到西域,然后將其轉交給來自帕提亞帝國的行商,只要多轉送幾次,便能夠抵達羅馬的范圍了!】
【“不過。”】
【“也要做好。”】
【“信件丟失的準備。”】
【“所以多找幾個愿意幫忙的商人吧。”】
【傳教士的言語溝通能力很不錯。】
【而商人們也都知道,出門在外與人方便、便是與己方便的道理,只是給家鄉傳回信件,他們自然是愿意幫忙的。】
【之后。】
【傳教士便在允許行動的范圍里。】
【去認認真真的觀察煜國的情況。】
【對于那些生活安康的百姓,他也不再像先前那樣確信,認為這是煜國弄出來的面子工程了!】
【“因為。”】
【“就連精煉鋼鐵。”】
【“煜國都能毫不在意、將其給鋪設在地上。”】
【“那百姓的衣食住行、也很可能真是如此!”】
【想到這里,傳教士的臉色愈發凝重。】
【雖然也有可能。】
【煜國軍事不錯。】
【但是民生卻一塌糊涂。】
【“可是。”】
【“這種可能性。”】
【“應該很低很低吧。”】
【“畢竟又怎么可能,會有國家軍事實力強,可百姓的生活卻很差呢!”】
【傳教士是這樣認為的。】
【如果說。】
【煜國正在四處征戰。】
【那倒是有這種可能。】
【然而。】
【據他所了解。】
【煜國已經有兩三年沒有對外征戰。】
【那這種可能性幾乎可以說是為零!】
【“所以。”】
【“我羅馬帝國。”】
【“將要面對的。”】
【“就是這種可怕的國家嗎?!”】
【傳教士深深的吸了口氣。】
【他那遠征的想法漸漸變淡,貿易的思想占據了上風。】
【不過。】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
【那關于鐵軌的事情。】
【他也只是知道了一個名字,但卻不知曉究竟有何作用!】
【“至于靠近?”】
【“那更是想都別想!”】
【“雖然它有那么一段、比較靠近允許活動的區域。”】
【“但若是真的走出去、那必定又會被關押進大牢!”】
【二次關押。】
【還是相同的罪名。】
【傳教士已經不敢肯定。】
【自己能不能那么輕易被放出來了。】
【于是。】
【他只能想方設法去打聽。】
【“只要弄清楚。”】
【“這鐵軌究竟是用來做什么的。”】
【“那我這次探查也算是圓滿了!”】
【傳教士抱著這種想法,在可行動區域里呆了一個月。】
【然而。】
【卻沒有人。】
【能夠解答他的疑問。】
【這讓他心急如焚的同時,也只能另想辦法!】
【“也對。”】
【“大家都是被限制行動的番人。”】
【“又怎么可能打聽得到、大煜人究竟在做什么!”】
【“而想要解決這一困惑、就必須得離開這區域!”】
【“外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