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一些悍不畏死的硬骨頭。】
【他們甚至自認為無錯,一臉倔強的和陳懷信對視,大有視死如歸的氣勢。】
【“陛下,道有云,君子難脫俗,凡眾亦生才,就算是如今天子未嘗不會犯錯。”】
【“我等雖為修道之人,但也可以是直言諫臣。”】
【“家有諍子,不敗其家,國有諍臣……”】
【可惜話未說完,陳懷信便直接打斷!】
【“這么說來,朕不聽你的,煜國就要亡了?”】
【“難說!”】
【看著居然有人膽大包天到這等程度,最后幾個抵觸不服的道士也都靠在一起,試圖對抗來自陳懷信身上的壓迫感。】
【“說得好!”】
【陳懷信冷笑一聲。】
【看來這些家伙是忘了自己是什么出身。】
【書生有書生氣,造反亦有造反理!】
【事到如今,該讓他們回想起之前,被恐懼支配的時候了。】
【“朕當年領兵造反,道教扶持,一路以黃巾起義入承國國都,敗退蠻夷,四海賓服,之所以要救萬民于水火,是為了天下蒼生。”】
【“那時朕就立下宏愿,一定要救國救民!”】
【“而今國教需要為國分憂,以自身之變革而護佑家國安定,你等為了一己之私而站出來百般阻撓,配得上這具修行之身嗎?”】
【“剛剛論道失敗就該誠心接受,可你們竟然還在此大言不慚說什么直言上諫?你們的道理再大……大的過這天下百姓么!”】
【“為了國教更新,傳道萬年,今日就算是造下千人斬之殺孽,朕也在所不惜。”】
……
隔著天幕,那霸道的氣勢都傳遞了下來。
百姓歡呼叫好,尚有異心的道士們坐立不寧。
千人斬!
好霸道的宣言!
雖然不一定真的會殺,但此刻立場已經擺明,陳懷信的態度確實折服了很多人。
如此皇帝才配得上千秋萬代這四個字。
皇宮當中的姬清珞面露苦澀。
雖然她沒有資格,去評說此刻陳懷信的行為,究竟是不是暴君的表現,但對方所站的立場,確實容不得質疑。
為國為民,何錯之有?
甚至就連殺人的由頭,也是為了眾生之益!
教派的影響太過于深遠,以至于擁有著不輸于王化的效用。
如果真的讓國教以分崩離析的姿態存在。
那才是作為皇帝最失敗的地方!
如今陳懷信的態度,也成為了道教領頭人最大的底氣。
這場推演的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而王千禾在目睹這一場景之后,當即開始吩咐手下人行動起來。
之前那些涌入長安的道士們也該退散了。
他們之所以跑到這里來,就是想借著推演的機會爭取利益,現如今蒼穹之上所呈現出來的畫面,已然說明了一切。
陳懷信剛柔并濟,才能將這場浩蕩的合道之辯終結。
倘若如今承國這些道士們冥頑不靈,身為如今皇帝的姬清珞完全可以效仿而為。
殺一個也是殺。
殺一群也是殺!
到時候,這些道士何止是未來落敗,甚至都將沒有未來。
與此同時,那些承國的世家官員都傻眼了。
陳懷信的操作把他們都嚇壞了。
就算對內的屠刀也毫不留情,這種千古罕見的君王對他們這些人而言,簡直是噩夢。
這讓他們只能寄希望于未來有變。
寄希望于……推演失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