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平十八年,十月】
【在改良水利和基礎灌溉作業的第六個年頭,煜國上下再度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
【“陛下,草原部落使臣求見。”】
【“陛下,北地蠻夷十六族求見。”】
【“陛下,漠北甘涼兩地異族求見。”】
【陳懷信正在查看最近一段時間的秋收資料,結果很讓人滿意。】
【時值多事之秋,想要保障最基本的民生和日后可能會到來的戰爭后,請就必須要糧倉豐碩才行,如今這兩年所囤下來的正好能夠供給未來的支出。】
【“來了?”】
【聽到這個消息,陳懷信毫不意外。】
【今年整個中原包括漠北和西域沿線都爆發了不小的自然災害,其中就包括夏季的洪澇以及秋末的霜凍,因為季節反常,所以諸多農作物可粒無收。】
【但煜國基本上沒有受到影響。】
【是因為提前搞了農作物的大范圍種植面。】
【這樣一來就保證了秋收的基本效益不會低,畢竟基數較大的情況下,個別損失也可以忽略不計。】
【其次就是大棚和市內養殖,再加上水利樞紐的連續鋪設。】
【減少洪澇的同時還能保護部分受季節影響的作物熟制。】
【通過一年兩熟到三熟的增幅,這才有了當下的發展優勢。】
【“讓他們進來。”】
【實則此刻的陳懷信已經料到了這些人的來意,而且做好了準備。】
【大災之年,很難幸免。】
【既然這樣,那就怪不得自己了。】
【“參見大煜皇帝陛下!”】
【下面的眾人都不敢抬頭仰望,畢竟眼前這位大煜皇帝已經把他們收拾過一次了。】
【源自于靈魂深處的恐懼。】
【“諸位,來我煜國何事?莫不是想要開戰?”】
【一出可把下面的眾人嚇壞了,他們哪里還有這個膽子能夠明著找茬?】
【且不說之前陳懷信已經派軍隊在草原部落打了一個來回,甚至差點將他們的國度也一并擊潰,僅是他們現在的資源就沒這個膽子再提戰事。】
【之所以他們前來面見陳懷謝,其實是有兩個目的。】
【一個是借糧渡劫,熬過這個災年。】
【一個是主動示好冰釋前嫌,希望陳懷信能夠不計曾經的矛盾,接納他們。】
【“陛下明鑒,我們這次前來實在是因為走投無路,所以希望能夠請求大煜出手相助,解黎民于水火之中。”】
【“哦?”】
【陳懷信微微一笑。】
【有些意思。】
【“諸位講來。”】
【隨即這些個部落的王以及蠻族的首領們都開始紛紛訴苦,說起了這個大災之年他們的遭遇。】
【不僅受災嚴重,而且百姓根本沒有儲備糧食,先前幾輪征戰下來,讓他們資源匱乏,沒想到十年間連續兩次遭遇如此天災。】
【加上他們地處貧瘠,本就不像中原這樣優渥,所以用顆粒無收來形容也很恰當。】
【“陛下,懇請您救我們于倒懸之危啊。”】
【看著他們如此凄慘的神情,陳懷信沒有說話,因為還不到時候。】
【下面眾人見狀也不知該說些什么,面面相覷之下顯得氣氛有些尷尬。】
【難道是沒有誠意?】
【還是說他們這么做唐突了。】
【不管怎么說,先前都是敵對關系,現在突然間請人家幫忙,的確有些說不過去。】
【但總不能被逼到最后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