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陳懷信看向對方,沒想到這個時候敢于主動站出來質疑自己決定的,居然還是這位前朝的君王。】
【看來所謂的王不見王還是有道理的。】
【姬清珞一臉的嚴肅認真。】
【“你先前所做的決定我看不出原因來,但是若是你沒有更好的解釋,那這一切就都是在沽名釣譽罷了,說到底無利可圖。”】
【陳懷信苦笑了起來。】
【真不愧是沙場宿將出身,這脾氣確實不得了,上來就把自己罵了。】
【不過這段時間以來,他已經習慣了。】
【“你想知道什么?”】
【“為什么要把那些流民收納進來?”】
【“他們也是勞動力,加入進來之后,依舊可以為煜國的基礎生產提供人力幫助。”】
【“這確實是一個原因,但是還不夠。”】
【姬清珞目光灼灼的盯著眼前的男子。】
【這么多年了,她竟然發現自己愈發看不透對方了。】
【陳懷信深吸一口氣,隨后示意她坐下。】
【“說是我收納他們進來,倒不如說是他們的君主拋棄了他們。”】
【“你什么意思?”】
【姬清珞瞪大了眼睛。】
【這倒是她前所未聽過的理論。】
【但直覺告訴她這里面確實有文章!】
【陳懷信笑了笑。】
【“為政者要考慮的并不只是自己的利益以及國家的需求與好處,更重要的還有民心。”】
【“直到現在你們也不明白何為真正的民心。”】
【“我且問你。”】
【“在那些草原部族君王和蠻族首領的眼中,這些災民到底是什么?”】
【“是……累贅。”】
【姬清珞思索一番之后,給出了回答。】
【事實也確實如此。】
【大災之年沒有辦法進行勞動幫助國家分憂,多一張嘴便是多一份吃飯的負擔,所以對于他們而言必然就是可以舍棄的累贅。】
【陳懷信點點頭。】
【“說的不錯。”】
【“可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漠北,甘涼道以西的百姓呢?他們覺得自己是累贅嗎!”】
【“在他們眼里,他們可以再少吃一點,他們可以再多干一些活,但他們不想背井離鄉。”】
【“這是民心!”】
【“在他們看來,明明有了資助賑災的糧食,但他們的君王還把他們努力往外推,甚至剝奪了他們在故土行乞的資格。”】
【“我撥給他們的糧食足夠救所有人了,度過這個荒年不是問題……”】
【但那些部落之主,蠻族首領,還是選擇了把自己的子民推出來,送到敵國去過日子。】
【“對于未來還不知去向在何處,那些災民豈能真正釋懷?”】
【“這是民心。”】
【陳懷信鏗鏘有力的回答了她。】
【姬清珞愣住了。】
【自己確實沒有站在這方面考慮過問題,準確的說是一次都沒有。】
【按陳懷信所說,那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所以你選擇收留了他們?”】
【“沒錯。”】
【“準確的說不是收留,是在他們最絕望的時候給了他們希望。”】
【此話一出,姬清珞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