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逝。】
【靖平二十年,四月】
【開春之際,按照先前陳懷信安排,該是那些草原小國和蠻族部落回去的時候了。】
【去年后半年的時間里,一切都在按照他的預料和設想發展。】
【這些個外族災民在南方超額完成了任務。】
【趕上了那一年最后一場收獲日。】
【深秋之時各類農作物大豐收。】
【雖然這些災民都花了大力氣在這種上,但最終的收獲也讓他們倍感欣喜,因為有陳懷信的許諾,他們還可以用這一部分屬于自己的勞動果實。】
【在這中不僅有一些谷物,薯類的現成糧食作物,還有一些新品種的水果。】
【正如大公主所想的那樣,南方氣候合適。】
【不僅如此,經過本土化改良之后,產量直線飆升。】
【因為整體的育養條件良好,所以畝產數量也比原本的基數要大的多。】
【在這樣情況下,那些荒地瞬間成了寶地。】
【陳懷信找到了司農寺的負責官員,對方已經激動的難以自己。】
【“陛下,臣專程來給您報喜了。”】
【“這次南下實驗種植的收成可是太好了,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再上新高,之前的糧食可以攢下來充入國庫,地方糧倉也能得到補給,咱們先前賑濟災民和那些草原部落的賬都可以回來了。”】
【陳懷信滿意的點點頭,但也有些無語。】
【這么好的前景,不想著如何推廣,第一時間考慮的還是之前那點爛賬。】
【這眼界也太短淺了。】
【可以考慮退休回去養老了。】
【自己要做的準備是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戰爭儲備以及應對不時之需的天災,這些都是需要提前準備和籌措的。】
【目光放的長遠些,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自給自足不僅不是問題,還能用這些物資去賺取外匯。】
【對于煜國而言,糧食不怕囤著不用,怕的是無法轉手變現。】
【只要可以盈利。】
【只要可以再賺外部資源和那些當下沒有的東西,那就是重中之重。】
【“好了,這些事容后在議。”】
【“大公主怎么樣了?”】
【時隔大半年不見自己的女兒,很是掛念。】
【“回稟陛下,大公主正在做最后的考察和總結,用不了三日便會啟程回到長安。”】
【“嗯,之后的事宜安排好了嗎?”】
【“陛下放心,都已經安排妥當,大公主回來之后會有司農寺下設官員留在南方,負責土地調整以及資源分配,保證讓那些個荒地都能運用起來。”】
【“啊不,已經不能叫荒地了,都是沃土啊。”】
【陳懷信聽對方所說,兩人隨即相視一笑。】
【南方過去的發展還是可以的,只是北方政權更替之后工作重心就放在了這里,所以這二十年來經營最好的就是中原了。】
【但如今有了新的農作物革新,再加上這些外來物種補充,之后會出現更多地方糧倉。】
【“很好,你下去吧。”】
【“朕要去看看那些外族裔民的準備如何了。”】
……
天幕之下的百姓們看到這一幕無不動容。
雖然之前已經見識過陳懷信的能力了,但是直到此刻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高瞻遠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