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一切之后的陳懷信便開始留在宮中,不問外事,任由外面的局面肆意發展,那些世家官員各種嘴臉很快就會暴露出來。】
【事情也確實如他所料那樣。】
【臘月將盡,各種書信都遞送過來。】
【這其中大多都是舉薦的內容。】
【雖然世家官員和皇權不和,但有些政策還是要響應的,比如舉薦重點人才。】
【但是他們現在所舉薦的這一部分人有些是德不配位的普通道門中人,有的是名不副實的偏激分子。】
【總之雜七雜八,良莠不齊。】
【對于這種結果,陳懷信并不意外。】
【為了能夠投資國教,并且干預接下來對煜國的統治,這些世家中人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來。】
【尤其是在吃相方面,太難看了。】
【“有意思。”】
【“看來還是不夠熱鬧啊。”】
【三日之后,陳懷信找來了吏部尚書。】
【隨之交出的還有一份圣旨。】
【看到這一幕的尚書都傻眼了,快要年三十了宣旨,這是什么路數?】
【不過找到自己是幾個意思?難不成還有新的人事任免?】
【“這里面是朕已經做好了決定,包括接下來道教的整體走向以及人事調動安排,你先將其收好,暫時不要對外公布,讓朕好好把這個年過完,待到正月十五之后再昭告天下,以圣旨的方式廣傳四海。”】
【吏部尚書這才長舒一口氣。】
【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了不對。】
【已經準備好了圣旨,為什么不頒布?】
【現如今朝堂內外,那些個平日里并不關注教派事業的世家們正在為此吵得不可開交。】
【他們屬于同穿一條褲子,但在這種事情上還是要為自己爭取一些利益,所以陣營相同,但卻各有分歧。】
【誰能夠在接下來的國教改革當中說上話,誰就成功獲得了與陳懷信分庭抗禮的機會。】
【這可是難得的好機會。】
【倘若道教領頭人不死,他們都不會想到還能這么做。】
【但陳懷信卻扣此事密不發布,實在古怪。】
【“去吧,朕的深意你們日后自會明白。”】
……
看到陳懷信的操作之后,承國大殿之上的文武官員們都已經不再會被表面現象所蒙蔽。
他們知道對方已經做好了準備,不然不會有這樣的安排。
仔細思考此事的來龍去脈,回想起先前詢問國安司指揮使和廉政公臺首座那些細節的情報,突然間眾人反應過來……
這其實是一場精心安排的計劃。
那些世家官員對于道教干預的事情本身就是屬于觸怒了陳懷信的逆鱗。
在這場推演當中,道教被立為國教不是沒有道理的,誰敢染指就屬于作死了。
對于這些個想要在其中做文章的人,必然是要嚴懲不貸的!
可惜如此形勢當局者迷,盡是看不清楚。
但想要動手懲治是要講究一個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機會。
現如今要是把陳懷信早就已經準備好的內容公之于眾,那么勢必會引起先前的世家們警覺,并且及時抽手。
這樣一來什么都撈不到。
打草驚蛇最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