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這些商人眼見這位老者如此說了,當即邊拱手行禮,用承國的方式道謝之后便火速離去了。
而老人則是淡定自若的合上了車簾,隨后便帶著自己的人回去了。
這一切似乎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但實則在不遠處的城墻上有人正在看著這一幕。
“回去稟報衛國公,是吏部之中的關系。”
“是。”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一切的安排都在這其中。
很快,消息都傳回到了宮中。
“諸位,如今我承國朝堂不太平啊。”
此刻的姬清珞率先發話,頓時引得下方眾人抬頭圍觀。
很明顯,他們對于這位女帝還是心存敬畏的。
不管先前發生了多少事,如今與承國話事人還是對方。
然而站在一旁的鄭國公臉色卻變得有些陰暗起來,而一旁的幾位尚書則是一言不發。
很明顯這件事已經牽涉到了一步很重要的勾結關系。
“朕不久之前才下令要將這一切封死在長安。”
“未來的外敵是當下的外敵,不可不防,更不能夠不事先預料。”
“但是剛剛有一部分域外的行商被送了出去。”
“此事還需要朕來查嗎?”
此時的姬清珞已然將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鄭國公。
在場的眾多人當中,這位國公的手段算是比較手眼通天的。
夠在自己眼皮的底下搞小動作的,也就只有他了。
而且這久之前吏部的幾位官員正是在他的慫恿下才有了躍遷的跡象。
官位一日三升,可謂是足夠驚人。
雖然鄭國公在這種關系的問題上站位十分明白,把自己標榜為了保皇黨。
但是其身下還有著許多和世家勾結的證據。
只不過平日里因為都是沒有確切指向的內容,因此姬清珞只能先將其定義為捕風捉影,沒有大肆查辦。
而這一次自己專程派人盯著各門同時放開了一部分的權限。
就是為了看看誰會在這眼皮子下面向那些個與外之敵示好。
今日雖然只是一次簡單的試探,已經足以找出朝堂當中那些和自己不和的人……
“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萬萬沒想到此刻鄭國公居然主動開口了。
“不久之前,老臣找到了一些線索,偏偏就指向了吏部當中的幾位官員。”
“他們雖然依然年老,但卻始終沒有建樹,因此總想著行賄作亂,因此老夫愿將計就計,將他們承接過來調查其中原委。”
一旁的吏部尚書突然開口了。
“國公此話何意!”
眾人循聲望去,正是吏部尚書霍龍廣。
這位可是出了名的銅頭鐵臂,完全的硬漢。
在剛正不阿這方面就連兵部尚書劉允堂都自愧不如。
而對方在先前的各種爭斗當中并沒有表現出自己的偏向,包括戶部尚書被解決的時候,他也同樣一言不發。
但此刻事關自己的部門,他不然要站出來討個公道。
此話一出更是震驚了朝堂當中的其他人。
公然叫囂國公,看得出來霍龍廣此時確實動了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