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平二十三年,八月】
【草原某部。】
【太子面色嚴肅,坐在賬中等候消息。】
【自從收到了來自于陳懷信的書信之后,對于接下來的計劃他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這段時間他也一直在等消息。】
【草原當中的這些小國存在內亂,那些蠻族部落也同樣存在內亂,只不過這些矛盾紛爭的核心還在于百姓的奪權,一部分官員偏向于要注重裔民需求,一部分官員則是維護貴族和統治王族的利益。】
【這本身就是取死之道。】
【“唉,可惜不讀圣賢書,又怎能知曉民如水君如舟的道理?”】
【“可惜,可嘆吶。”】
【“報!”】
【帳外侍衛沖了進來。】
【“啟稟殿下,來了。”】
【“誰來了?”】
【“草原十六部族的代表,還有之前那些裔民之中的長老,四大氏族當中的激進派首領,還有一部分之前和我們有聯系的蠻族將軍。”】
【“很好,讓他們進來。”】
【說罷太子將一旁自己早就準備好的印信和佩劍拿過來重重的拍在了桌上。】
【這是一場自己專程為他們擺的大戲。】
【只要這些人入局,那么就有好戲看了。】
【很快,人們逐一入帳。】
【但是這其中有一些人的眼神十分古怪,左顧右盼毫無敬重,他們是之前打過招呼的蠻族將軍和氏族之中的激進派首領。】
【之所以會來到這里完全是被帶節奏。】
【他們聽說了從煜國來的太子可以幫他們糾正國家政治,開辟新的權力局面。】
【為此才專程來見上一面。】
【本身只是對這個太子有一點印象分,認為對方不一定會和陳懷信一樣是個猛人。】
【要知道這位大煜皇帝當初可是把他們當成狗一樣抽了一頓。】
【鐵蹄踏盡大草原,兵戈鞭笞幾十遍。】
【噩夢只是陳懷信帶給他們的,對于當下的太子,他們并沒有太多的敬畏,只不過是因為對方能夠代表煜國罷了。】
【“見過大煜太子殿下。”】
【那一些官員和代表率先行禮,他們當然明白儲君對煜國的意義,那就是未來的帝王。】
【這是規矩。】
【也是常識。】
【但對于那些此刻還不知天高地厚的將軍和激進派代表來說,這就是陳懷信的兒子罷了,太子頭銜的意義根本不明白。】
【“諸位,你們此行前來的目的,我都知道了。”】
【“來之前我父皇曾經交代過我,對待草原同胞要如同對待我們自己的親人一樣,若是有需要幫助的地方,自會鼎力支持。”】
【“如果你們需要政治援助,煜國會介入。”】
【“但這樣對你們不公平,所以我選擇幫助你們自己梳理自己的內政。”】
【“各位意下如何?”】
【說話間太子看向面前的眾人,這些個今日到此的來者皆有自己的目的,但最核心的訴求便是能夠獲取到全新的統治環境。】
【正當有人準備講話的時候,其中一個蠻族將軍率先開口了。】
【“你是煜國太子,能代表煜國么!”】
【“我們部落當中的首領和下面這些將軍的矛盾可不是三兩句話就能說清的,真要打起來,你們能出多少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