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這才是朕此行的真實用意。”】
【陳懷信認真的看向了眼前眾人,他們可以算作自己心腹了,所以直接把事情交代了。】
【太子也處在震驚當中。】
【“可是父皇,我們不是給羅馬下了國書么?”】
【“難道說這一切都是……”】
【陳懷信詭秘一笑,眼神中多了幾分鋒芒。】
【“兵不厭詐。”】
【“國書又如何?他們要是真信了,那就更好,這樣一來到時候我們行動起來會方便很多,至少爭取到的時間會很充裕。”】
【“如果他們不信,也猜不到我們的目的是下西南取印度,這個拐點很難預料。”】
【“總之……”】
【“這盤棋從一開始他們就出局了。”】
【聽著陳懷信的講述,在場的三人目瞪口呆,沒想到一到了這個年紀的皇帝陛下,居然還有如此心計和智謀。】
【即使煜國現在十分強大,但真要是打起來也會有寫掣肘和制約。】
【但是先取印度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樣不僅會迷惑羅馬,而且真正打起來的時候還能讓他們撲空。】
【攻守異形同樣還有詐術在這其中。】
【羅馬必然是嚴陣以待。】
【這樣一來他們的注意力就不會分散到其他地方,自然也不會注意到印度這一地盤。】
【等到印度被擊敗之后,羅馬就真的沒機會了。】
【“陛下,實在是高招啊。”】
【平盧節度使此刻表現的十分亢奮。】
【“懇請陛下下令,讓臣前去將印度拿下。”】
【“臣不帶特種部隊,給臣兩萬人足以,區區小國,之前辱我煜國海軍之仇尚未報之,如今正好新仇舊帳和他們一并清算。”】
【此刻的他想要立功已經想的快要瘋了。】
【尤其還得知兵部尚書帶著三萬人就拿下了帕提亞,而且還順理成章的將其國政接管,往后也算是能夠名垂青史的不世之功。】
【這樣的刺激又怎能忍受?】
【封疆裂土之功可不是開玩笑的。】
【如今陳懷信將自己帶到這里來,擺明了就是自己人。】
【所以一定要把握才行!】
【自己可是好不容易才熬到今天,好歹背負著開國元勛的名號,如今建國都快三十年了,好不容易有這樣的機會自己怎能輕易放過!】
【“不急,朕自有部署。”】
【陳懷信看向眼前眾人。】
【“這次任務誰也不能外泄,你們三個都有安排,各司其職,萬不可爭功奪名壞了大事。”】
【“是。”】
【陳懷信率先來到太子面前。】
【“兒啊,你接下來去一趟帕提亞,帶著糧餉去勞軍,記住一定要大張旗鼓,讓所有人都知道如今帕提亞已經是我煜國根據地了。”】
【“兒臣明白。”】
【“朕還會專門給你撥兩萬人前去,這樣算上帕提亞留守的駐軍就有將近五萬人了。”】
【“這個陣勢足以唬住所有心懷疑慮之人。”】
【“兒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