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亞邊境處。】
【羅馬的親王已經準備班師而歸了。】
【雖然他們打了敗仗,但是現在羅馬境內已經都瘋狂起來了,著急大量部隊準備應戰,甚至開始集結二十萬人整準備一戰。】
【從國書下達的那一刻,他們就已經開始緊張起來了。】
【“這煜國實在是狂妄。”】
【“我們羅馬本不想和他們就此撕破臉,但沒想到居然想要將我們征服,還下了國書。”】
【“真是好大的膽子!”】
【“不過既然這樣,那就沒必要留情了。”】
【“回去之后整頓軍隊,我們在第一時間應戰敵人,定可以擊敗他們,若是煜國軍隊真敢踏入我們的土地,就讓他們有來無回。”】
【親王一邊下達命令,一邊還在派人觀察帕提亞這邊的動靜。】
【“他們的太子也來了?”】
【“是來勞軍還是來督戰的!”】
【只不過斥候調查不清楚,所以只能說個大概,其他的并不知曉。】
【“那陳懷信的兒子來了,看來此事確實錯不得,他們要以帕提亞為根據地和中轉站對我們出手,真是一群狂徒。”】
【“吩咐下去,不必攜帶輜重了,我們盡快趕回去才是重點。”】
【三日之后。】
【羅馬部隊拔營起寨,準備回去。】
【“什么?”】
【親王一臉的震驚。】
【“他們還增兵了?”】
【聽說帕提亞邊境處還增加了不少來自煜國的士兵,由原先的一萬人增加到了現在的將近三萬人,看的出來,這是準備要發動進攻的節奏了。】
【“速速撤回羅馬去。”】
【就這樣親王帶著部隊火速后撤。】
【防御工事不要了。】
【大多數輜重武器不要了。】
【雖然算不上是丟盔棄甲,但也是頗為狼狽,因為完全沒有膽量繼續研究煜國的下一步動向,所以只能盡早趕回到羅馬去布防。】
【之前他們已經把國書送了回去,但還是有些不安。】
【直到最近一段時間他們所管查到的這些個現象足以證明煜國準備要打持久戰。】
【這樣下去情況不妙!】
【不過也證實了他們確實有能力討伐羅馬。】
【所以雖然親王帶兵前來這一戰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但是回去之后國王也沒辦法向他問責。】
【一方面他們之間可是親兄弟的關系。】
【再有就是如今的教皇。】
【本來他們無功而返,是要被問責的,但是如今國難當頭,整個羅馬都應該上下一心,同仇敵愾,自然不會再有人顧及到這些事。】
【親王對此很是自信。】
【只要之后打起仗來,自己還是要被任用的,畢竟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一段時間后,親王歸國。】
【果不其然,整個羅馬都在備戰。】
【因為之前收到了來自煜國的國書,所以如今人人自危,他們沒想到這一天還是來了。】
【之前羅馬和煜國之間的矛盾本以為隨著遠征軍全軍覆沒已經算是結束了,沒想到這一次反倒是那強大的東方王朝開始興師問罪了。】
【國內的矛盾情緒也開始愈發高漲起來。】
【“我們拒絕戰爭,議合!”】
【“一定要打敗煜國,羅馬帝國不可戰勝。”】
【“我們會輸的,投降吧,大煜太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