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淪落到這等程度和承國的吏治和法度限制有著脫不開的關系,事到如今竟然還如此畏首畏尾,簡直不可理喻。】
【“好!”】
【“懷英兄,你說該怎么辦?”】
【陳懷信等的就是這一刻。】
【先前所言并不是為了忽悠對方,而是要讓馮遠山睜眼看世界。】
【現在一切就緒,就差最后一把火了。】
【“先賢曾經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乃大丈夫所為,我們現如今的處境只在第一層,但身為讀書人,作為頂天立地之輩,位卑未敢忘憂國,所以就算只為自己著想,也要肩負起日后救國救民的責任。”】
【這番話一說完,陳懷信眼神瞬間變得鋒芒起來,犀利無比。】
【“所以辦法只有一個。”】
【“立教!”】
【“立教?”】
【馮遠山聽聞這兩個字,一時有些發懵,他也算是受過詩書禮儀教化的,所以對于立教自然明白意味著什么。】
【不過此刻這話從一個陌生人的嘴里說出來,卻顯得十分古怪。】
【“懷英兄,當今天下儒釋道三家并行,已經不需要其他的思想了,百家爭鳴也已經是很多年之前的事了,你會不會有點……”】
【“你覺得我瘋了?”】
【陳懷信微微一笑,事到如今,也沒什么好隱瞞的了。】
【“儒釋道不過都是為了順應教化和治國理政而出現的罷了,對于這世間真正的疾苦無法挽救,只是對人心的保護罷了,僅此而已。”】
【“可人要是都死了,人心何用?”】
【此話一出,馮遠山徹底愣住了。】
【這還是第一次聽到如此驚世駭俗的理念。】
【雖然自己此刻十分惶恐,但更多的是激動,因為他覺得陳懷信并不是在說什么空穴來風,對方一定深思熟慮之后才有如此見解。】
【“懷英兄,細說。”】
【“我們現在因為信仰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且不說承國之中的這些惡俗規矩,就算是最普通的官僚也和我們不對付,既然這樣我們自然是要互相幫助,但人們都是自私的,如果信仰和畏懼不能統一,那么就無法做到同步,也就沒法真正自保。”】
【馮遠山一臉震驚,說的太對了。】
【比起書塾先生說的還要振聾發聵。】
【和陳懷信所說相比,自己之前聽到的那些所謂的圣賢書簡直算不得什么。】
【“我們立教就是為了抱團。”】
【“百姓沒有活路了,抱團只是為了活下去,這有何不可?”】
【“我們不是要造反,我們只是為了能活下去,所以我們可以提出教義,讓大家一起努力,財富資源,人力物力,這些都匯聚在一起,然后進行更加合理的分配。”】
【“至少要給所有人一條活路。”】
【“如果在這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下去,往后不止人人可活,還可以人人做官,人人為政,人人平等,人人安居樂業……”】
【說到這陳懷信便不再言語了。】
【馮遠山一臉的呆滯。】
【說的太好了!】
【對方已經被徹底拉攏到了這恐怖的幻想當中,甚至已經完成了洗腦,在他所學的先賢書記之中提到過。】
【這種天下為公,生活富足的日子名為……】
【天下大同!】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