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臣察言觀色,見皇上似乎偏向求和,了然道:“達瓦齊既有歸順之意,。、若是能不費一兵一卒,便能平息準葛爾之亂,這是雙贏之法。”
兆惠氣得渾身發抖,怒斥道:“你糊涂!堂堂大清公主豈能二嫁給弒夫仇人?若再次和親,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我大清軟弱可欺!”
那名大臣被兆惠罵得面紅耳赤,低著頭小聲辯解:“臣……臣只是覺得,能不動刀兵,總是好的。”
“放屁!”兆惠怒不可遏,唾沫星子幾乎噴到對方臉上,“達瓦齊這種逆賊,就該鐵拳鐵腕鐵石心腸,重刑之下其余四十九部還有誰敢罔顧大清法紀!”
兆惠一番慷慨陳詞,朝中武將紛紛響應,請戰之聲不絕于耳。
然而弘歷卻面露猶豫,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安靜。
文武百官頓時噤若寒蟬,目光齊刷刷地望向皇上,等待他的旨意。
但弘歷思來想去,更加心煩意亂,只能說出一句:“茲事體大,又涉及端淑長公主,朕不得不考慮太后,更需謹慎。”
“朕先回養心殿,退朝。”
說完,弘歷屁股快速離開龍椅,幾乎是小跑著離開大殿,留下一眾大臣面面相覷。
太后得知朝堂上的爭論后怒不可遏。
她如何看不出來,皇上已在暗中考慮讓恒娖二次和親。朝堂上的大臣個個都是人精,想必之后也會紛紛附和圣意。
恒娖是太后的心頭肉,早年和親已經讓她痛苦得肝腸寸斷,一想到女兒還要承受屈辱嫁給仇人,太后心都要碎了。
于是,太后親自來到養心殿,與皇上徹夜長談。
弘歷見太后親至,知道再也無法隱瞞,只得坦白道:“達瓦齊跟邊境寒部勾結,一旦開戰,他們聯合起來,就會成為大清心腹大患,朕如何不忌憚!”
“皇額娘想想,如今恒婥妹妹被軟禁在準葛爾,若是咱們貿然用兵,惹急了達瓦齊,毀了恒婥妹妹的名節,把她給殺了,那又當如何呢!”
太后胸膛激烈起伏,差點順不下氣,她緊緊攥著手帕,指節因過度用力而泛白。
“好一個皇帝,”太后冷笑道,“令妃剛誕下個公主,你以后就有五個女兒可以為你遠嫁邊地,安寧江山,勝過你的百萬雄兵!”
兩人不歡而散,接下來幾日,朝堂上的天秤逐漸往和親方向傾斜,太后和兆惠無能為力,日日長吁短嘆。
就在弘歷準備正式下旨讓恒婥改嫁之際,準葛爾的事卻峰回路轉。
邊地傳來消息,和敬公主親率鐵騎,已兵臨準葛爾邊境!
誰也沒想到,她竟如此果決,不等朝廷下令便已率兵出征。達瓦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倉促應戰。
算上上次科爾沁內亂,這已是和敬公主與達瓦齊的第二次交手。
出于對老對手的重視,和敬公主有備而來,短短七日,便將準葛爾大半土地收入囊中,兵臨城下。
“和敬這孩子,倒是比皇帝有擔當!”太后得知消息后,忍不住夸贊道,“這下恒婥終于有機會平安回到哀家身邊了。”
然而太后高興得太早了。
準葛爾再度傳來消息——和敬公主安營扎寨,只圍不攻,甚至與達瓦齊進行了談判。
養心殿內,弘歷讀完璟瑟送來的密信,眼睛瞪得滾圓,臉色陰沉得發青。
“她居然說,要朕封她為科爾沁王爺,否則師出無名,便要撤兵?”弘歷猛地將信拍在桌上,怒極反笑,“朕的好女兒用親姑姑來要挾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