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御史中丞與前任御史中丞可有關系?”
她記得是前任御史中丞親手拿出證據,將林從戎逼上死路的。
陸淮略微想了想:“有,現任御史中丞王淵乃是前任御史中丞的學生。”
“按照大盛的傳統,這個位置本來是由前御史中丞的兒子來坐的。”
“但不知為何,前御史中丞帶著他的兒子回了老家,推薦了學生王淵上位。”
“王淵是個氣性很大的人,十分剛正,對大盛忠心耿耿,因著通敵叛國的事,一直不喜林家。”
林知清緩緩點頭:“前任御史中丞脾性如何?”
陸淮眉宇間有些疑惑:“此人我知之甚少,出了林伯父的事以后沒多久,他便辭官了。”
“但據我父親所說,同王淵如出一轍,是個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
“他同鎮遠侯來往并不密切。”
陸淮的說法,與林知清這幾日聽到的、了解到的差不了多少。
剛正不阿也是可以偽裝出來的。
林知清并不覺得前任御史中丞與鎮遠侯沒有關系。
他們二人,一丘之貉。
想了想,林知清還是將現任御史中丞王淵也放進了視野當中。
朝廷的勢力錯綜復雜,表面上看只是一張大網,但大網絲絲縷縷連接在一起,誰能說得上清白呢?
“事情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復雜。”林知清蹙眉:
“一張報紙竟然詐出了這么多朝臣。”
“我瞧著今日的情形,事情還有得辨,結果估計要一段時間才能出來。”陸淮眼中有些擔憂。
林知清微微笑了笑:“過一段時間才能出結果也好,總比被無聲無息壓下去要好。”
“不會的,不會被壓下去的。”陸淮的眼神似乎十分篤定。
林知清只當他是在安慰自己,點了點頭。
送走陸淮以后,林知清用樹狀圖將所有涉事朝臣都羅列了出來。
陸淮臨走之前給她留了一本小冊子,上頭不僅記錄了各大臣對此事的看法,甚至還詳細地將某些人的話以及動作都寫了出來。
陸淮的字跡蒼勁有力,并且記錄得很是細致。
林知清仔細看了看以后,又拿出了另外一本小冊子。
上頭的字跡很是板正,但記錄的內容同陸淮的相差無幾,只不過遠遠沒有陸淮的細致。
這一本冊子,來自禮部尚書。
林知清手中握著禮部尚書的把柄,要這么一個東西,不算困難。
林泱泱偷跑出去做事的時候,便將這冊子帶了回來。
即便相信陸淮,林知清也不敢對這種危及生命的事有絲毫的懈怠。
她多一絲謹慎,林家就多一絲生機。
確認兩本冊子的內容相差無幾,禮部尚書沒有夾帶私貨以后,林知清著重看了陸淮的冊子。
尤其是方才陸淮所說到的幾個重點人物,她都在
她現在需要做的是,找出這些人的共同點,搞清楚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人反對重審林從戎一案。
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對號入座,一個個攻略這些人,讓他們支持重審此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