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將長孫如命等人在沿海地區所犯下的罪證,快速收集起來,又找了一些關鍵的證人,送往長安。
李恪此時已經來到了寧州,最近張居正為了調研攤丁入畝的最新數據從益州來到了寧州。
一路走來,李恪看到了寧州大變樣,之前這里還是南蠻之地,現在已經逐步改變,一年之內絕對會變成富饒之地。
“軍師,張居正的一條鞭法還不錯吧?”李恪騎在戰馬之上,對旁邊的姚廣孝說道。
姚廣孝微微點頭,道:“張大人真是一位罕見的改革大才!有魄力并且不死板,
為了實現改革目標,他可以做任何事,著實令人敬佩!”
能夠讓姚廣孝這般稱贊的人非常少,張居正便是其中之一。
“參見主公!”
張居正聽聞李恪到達寧州,便立馬帶著手下官員前來迎接。
李恪又當著眾人的面對張居正一番稱贊,也算是當眾表態支持張居正的改革,讓那些不滿改革的人老實些。
“叔大,等你將寧州此處的改革徹底完成之后,可以對標州、夏州等地進行改革。”
李恪來到了張居正的府邸之中,和他商談下一步的改革大勢。
如今天下各地的弊端非常的多,需要張居正這樣的改革大才肅清寰宇。
“請主公放心,屬下一定會將改革推行到底,絕不動搖!”張居正神色平靜,眼神卻無比堅定。
一個改革家,不僅僅要擁有改革的能力,還要擁有一往無前,無懼一切的強大內心。
“本王相信你,等將來整個大唐都會屬于我們,
到那時,你要登到更高的舞臺上,去展示你的改革能力。現在算是你的實驗階段,
結合具體的實情,做具體的改革策略,本王會全力支持你。”李恪拍了拍張居正的肩膀。
張居正在大明王朝的改革效果很不錯,但大明王朝與大唐王朝的國情不同,有很多地方需要進行一些改動。
所以需要張居正多去了解大唐實情,制定符合大唐的改革政令。
張居正點頭稱是,北宋時期的王安石改革雖然轟轟烈烈,但是他的改革流于表面,并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去制定改革政策,最終導致最終失敗。
這一點一直警醒著張居正,所以他經常深入底層,和種地的農民、做手工的工人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遇到的問題。
這樣一來,他制定的政令更符合實際,再加上益州日報的宣揚,可以得到更多百姓的支持。
李恪又和張居正討論了很多關于改革方面的事務,這才離開寧州繼續前行。
……
大唐王朝東部海域,一艘巨大無比的戰船,正乘風破浪而行。
在這座巨大戰船的后方是無數艘小船,組成了一支壯闊的船隊。
巨船的船頭之上,一名魁梧的橫刀而立,望著茫茫大海,能隱約看到遠處的一個黑點。
“軍師,往前方一直走就到長岐島了吧?”男子開口說道,正是李恪派出去的常遇春。
程昱走上前來,眺望遠方,道:“嗯,馬上就要到長岐了。”
“咱們的軍糧夠用嗎?”常遇春扭頭看了看后方的船隊,他這次帶了十萬精兵來長岐,剩下的軍隊去了琉球。
對付一個長岐島,還沒必要將自己的二十萬大軍全都帶過來。
大海之上物資補給不如陸地及時,再加上后方大軍剛在琉球群島站穩腳跟,正在籌備物資中,所以常遇春才有此一問。
程昱自信一笑,他打仗從來就沒擔心過軍糧夠不夠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