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難快速上前,接過書送到了李世民面前。
“陛下,這本書的序言是秦王殿下所寫,后面的內容是張角所書。”李君羨繼續說道。
李世民翻看到了序言,眼睛一亮,道:“你確定序言是秦王親自所寫?”
“確定。”李君羨回答道。
李世民又朝著下面看了看,然后大笑了起來,道:“哈哈,不愧是朕的兒子!文武雙全,很像朕!”
長孫無忌等人很是好奇,秦王到底寫了什么,能夠讓皇上這般稱贊。
“你們都來看看恪兒寫的書。”李世民指了指放在石桌上的太平論。
長孫無忌等人圍了上來,翻看起了序言。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吃飽飯,穿暖衣,家家有余糧……
不和親,不納貢,不賠款……
眾人看著序言上的一道道驚世言語,心中感嘆不已。
這真是秦王寫出來的嗎?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尤其是為天地立心這段話,讓他們這些讀書人大為震撼。
從漢朝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起,無數讀書人都在追求所謂的‘仁’,每一個人對于這個字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如今看到秦王所寫的這段話,他們覺得這才是讀書人所該追求的最高理想。
“看到了嗎?秦王的胸襟比大海都要遼闊,他的志向比天空都要高!”李世民繼續夸贊道。
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李世民很驕傲。
房玄齡摸著胡子,臉上露出了笑容,對秦王又多了幾分好感。
一個能開疆拓土的王爺已經非常難得了,沒想到秦王在文學方面也有這么高深的造詣。
一旁的長孫無忌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內心無比的難受。
這怎么就是李恪寫的呢?如果是太子寫的就好了。
自從李恪去了益州,事事順利,打仗厲害,文化也牛。
李恪的弟弟李愔也是,以前在長安城里人人喊打,去了益州之后,竟成熟穩重了不少。
難道說益州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皇子們去到那里都能變優秀?
“要不讓太子去益州一趟?”長孫無忌心中想道。
不過他很快又否定了這個想法,讓太子去益州,無異于羊入虎口,很難再回來了。
若是沒了太子,魏王李泰又被囚禁,恐怕皇上要選李恪做太子了。
“長孫大人在想什么?”李世民的聲音響起。
長孫無忌瞬間回過神來,道:“臣是在思考秦王殿下所寫的這個序言,真是令人贊嘆!”
他想努力擠出點笑容,但是越擠越笑不出來。
李世民沒有在意這些,又和房玄齡等人探討秦王所寫的序言。
聊了半個時辰后,李世民才讓眾大臣離開。
長孫無忌獨自走在出宮的道路上,現在他的心情冷靜了許多,不像剛才那般難受。
秦王寫出《太平論》,雖然令人忌憚,但對秦王忌憚的不止他長孫無忌。
等皇上冷靜過后,肯定也會對秦王感到忌憚,一個能文能武的皇子,并且還稱霸西南,絕對是皇權最大的威脅。
除非皇上愿意舍棄皇位,讓給秦王,但長孫無忌知道皇上不可能這樣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