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高句麗不是一件簡單的軍事行動,這是皇上與秦王之間的重要爭鋒。
此事如此敏感,各大臣都不敢輕易發表言論,也只有崔敦禮無懼無畏,大膽表達自己的態度。
“既然你們不說,那朕就來提問。”
李世民冷冷的說道,大臣們不想表態,那自己就強迫他們表態。
“魏征!你平時話不是很多嗎?朕想聽聽你的意見!”
魏征微微一愣,從人群中走了出來,道:“陛下,進攻高句麗,臣支持!
至于調遣哪支軍隊進攻,由陛下決定,臣對軍事并不了解。”
李世民心中冷笑,魏征雖然看起來像個愣頭青,但他還是很會審時度勢的,絕對不會把自己逼到絕路。
他剛才所說的這番話,完全是把自己摘了出來,不表明立場,讓皇上去做決定。
然而魏征不明立場,便說明他對秦王是有好感的。
“房玄齡,你身為百官之首,說說你的意見。”李世民的目光又看向了左仆射。
“陛下,對付高句麗,是朝廷的決定。秦王殿下的軍隊常年征戰,已經非常疲勞,應好好休整。
所以臣建議由朝廷親自派遣軍隊進攻高句麗,還是由幽州方面的軍隊進攻。
他們這支軍隊去年進攻過高句麗,有豐富的經驗,更容易打贏戰爭。”房玄齡不慌不忙,認認真真的說道。
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房玄齡的回答非常好,有理有據!
“左仆射言之有理!幽州方面的軍隊經驗豐富,進攻高句麗最為合適。
就讓秦王的軍隊幫我們盯住薛延陀,以防薛延陀變卦,從背后偷襲我們。”李世民對眾大臣說道。
眾人點了點頭,皇上的態度他們已經明白,自然不會有人明著與皇上對抗。
就連崔敦禮也不再多說什么,老老實實的站在隊伍中。
朝會散了之后,李世民又將房玄齡、魏征等大臣召集在書房之中。
“諸位,軍隊即將進攻高句麗,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拿下,不能讓秦王的軍隊占領此地。”
李世民看著在場大臣們說道,這些都是值得信任的臣子。
“至于為什么不能讓秦王的軍隊拿下高句麗,你們心里很清楚。
他的軍隊也在高句麗附近,隨時都會進攻。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把秦王的軍隊調走,或者是讓他們無法出手。”
眾人靜靜的聽著,對此并無意見。
“陛下,若到時候咱們進攻高句麗,秦王那邊的軍隊也打過來了,我們該如何應對?”房玄齡提問道。
他所說的這個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李世民沉思片刻,道:“若真如此,那咱們就戰場上見真章!朕倒要看看誰更勝一籌!”
他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高句麗緊挨著大唐,軍隊可以直接進入到高句麗。
而且,軍隊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的運送過去,不用擔心供應不上,也不用擔心有人偷襲糧草。
只要物資和軍隊不斷,李世民有信心贏下這場爭斗。
“陛下!千萬要慎重,萬萬不要擴大戰果,否則……整個大唐將會硝煙四起!”魏征站出來說道。
他怕這次高句麗之戰,使得皇上和秦王之間徹底撕破臉,那么整個大唐將會陷入到戰亂之中。
秦王的戰爭能力很強,而皇上的戰爭能力也不差,當初大半個大唐都是皇上打下來的。
這對父子一旦真的到戰場上拼個高低,定會有無數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