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
“只有本身的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否則在面對高手時,我就只能逃離!”
經過夜間的戰斗,韓勝對自己的缺陷,認識更加深刻。毫不猶豫地邁開腳步,向敦煌莫高窟走去。
一邊走著,韓勝還一邊思量,莫高窟中,有哪些洞窟,值得自己進去:
“穿過薄薄的墻壁,需要1點源力。穿過一丈土石,需要4點源力。”
“現在莫高窟大多被掩埋,如果佛像中的源力不多,需要穿過的土石又比較厚。那么在收集源力時,就可能入不敷出。”
“所以說,大部分散落的佛像,不用考慮收集。”
莫高窟尚未開發,沒有那么多游人。雖然在大漠中雕琢佛像的僧人,信仰一定虔誠,但是西域人少,卻不一定有多少源力。
所以韓勝決定,不是源力特別多、或者聚集在一起的佛像,自己就不必尋找,免得入不敷出,憑白消耗源力。
星星峽距離莫高窟,大約有四百里,韓勝一路奔行,傍晚便已經抵達了目的地。看著流沙覆蓋,看不出痕跡的莫高窟,韓勝心中一嘆,感慨大自然的偉力:
“千年造就洞窟,卻因百年廢棄,就被流沙掩埋。”
“莫高窟能夠留存,當真可謂幸運!”
西域荒漠之中,不知有多少古城被掩埋,流沙侵蝕之下,最終消失無蹤。莫高窟能夠一直保存,并且在后世被發現,甚至名揚四海。其中種種經歷,可謂一個傳奇!
“莫高窟鼎盛時期,是在隋唐之時,后代宋元時期,大多只是修補。”
“所以獲取源力,最好找隋唐時期的洞窟。最有代表性的,應該是后世所稱的九層樓、三層樓。”
這兩處地方,是后世莫高窟的標志,韓勝也比較熟悉。按照記憶中的方位,以及大概輪廓,韓勝很快找到了后世的九層樓、或者說現在的五層樓,在里面發現了莫高窟第一大佛——彌勒菩薩塑像。
“佛像高35.5米,兩膝寬度12米,初唐時期建造。”
“外面的樓閣,是為保護塑像而建。晚唐、初宋之時,都曾重新修葺。”
“這座大佛中的源力,一定不在少數!”
雖說西域人少,但在莫高窟未被流沙掩埋時,凡是來到敦煌的,基本都會來參拜這尊大佛。由唐到宋數百年間,這尊大佛上存留的信仰之力,一定不在少數。
“272點!”
“不錯!不錯!”
“單是這一座塑像的收獲,就足夠我完成祈愿了!”
再看看施展神足通的消耗,已經達到了36點,韓勝也沒有在里面探查,消耗16點源力,從最薄弱的地方出去。
“收獲272點,消耗52點,再加上昨夜戰斗后,剩余的100點——”
“我身上的源力,已經達到320點。”
“其它佛像所在,似乎不用找了!”
尋找一座佛像,就花費52點源力。讓韓勝對尋找其它佛像,有些提不起興趣。唯有三層樓所在,以及附近的藏經洞,讓他有些好奇:
“藏經洞的經卷,多達五萬多件,而且能保存上千年——”
“其中或許存在,不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