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帝生下的皇子不在少數,但有資格競爭龍椅的,卻是不多。
首先是大皇子,他母親是東夷人,自身也有有夷人血脈,不可承接正統。
三皇子太過年幼,若是幼主登基,很容易被后宮、外戚和朝臣們所掌控。
數來數去,也只有太子與二皇子有資格爭奪那張龍椅。
然而陳萍萍已經布置下去,只要慶帝一‘死’,便會有人在朝堂上拿出監察院八處偽造的廢太子遺詔,令其無法名正言順地坐上那個位置。
至于二皇子,早在李云睿身死之前,他便與之合謀,利用內庫之便謀取利益,暗中養起了一支大軍。
這支軍隊的動向一直在陳萍萍的掌控之中。
只要他敢調動大軍,陳萍萍便會第一時間將其圍困,并給二皇子與他的部下安上一個起兵謀反的名頭。
到那時,范閑自北齊南下,攜大功歸國,再加上此前傳遍京都的仙人遺孤身份,定能一舉功成,奪得皇位!
當然,這只是范閑與陳萍萍一年前的謀劃。
對于如今的范閑來說,皇位不過是唾手可得之物,之所以繼續按照計劃實施,主要是為了替當年的葉輕眉平反,順便讓陳萍萍宣泄一下胸中的仇恨罷了。
于是,在陳萍萍與林相等重臣的聯手謀劃之下,僅僅三天的時間,前太子便被一紙遺詔攆出了東宮。
二皇子不甘,暗中溜出京都,欲起兵奪得皇位,但卻在路上被范閑率大軍截獲,輕而易舉地將其擊潰,抓捕回京。
至此,陳萍萍所有謀劃悉數成功,就連十余萬禁軍也被他盡數握在手中。
三皇子與宜貴嬪瑟瑟發抖,只能托人暗示,以表示他們并無任何非分之想。
但即便如此,一向心狠手辣的陳萍萍依舊打算斬草除根。
若非范閑及時攜大軍歸來,護下了這對母女,怕是只能為她們收尸了。
而在發現范閑攜大功與大軍歸來后,混亂的京都便迅速歸于平靜。
不少慶國的功臣與遺老,見陳萍萍與林相等人對范閑如此恭敬,哪里還不知道這場混亂背后的真正推手。
不過,范閑畢竟是仙人親口承認的皇室血脈,而且還有仙女遺孤的身份。
兩相迭加之下,自然會令見識過仙人降世的一眾朝臣浮想聯翩。
就連這群遺老中態度最為強硬,最不怕死的范建,在發現范閑有登基的可能性后,也不由得遲疑起來。
范建都是如此,其他重臣就更不用多說了。
于是,在他們半推半就的態度下,短短五天之后,范閑便順利登基。
而在他登基大典上,群員們再次發力,以白玉京之名送來賀禮,炮制天象,徹底鞏固了范閑登基的正統性。
說實話,對于正統性這種東西,范閑與群員們其實是不在乎的。
之所以要這么搞,主要是為了安撫民心,免得改朝換代帶來不必要的殺戮與混亂。
事實證明,慶國的百姓與官員們確實都吃這一套。
唯一的問題,大概就是范閑的姓氏了。
畢竟他自從登基后,便從未說過什么入宗廟之事,更沒有要改姓李的意思。
對此,眾臣與皇室中人都頗有微詞,只是懾于大軍還在京都,故而不敢多言罷了。
待將來黑騎離去,邊軍北歸,估計就有人要在這件事情上發難了。
但可惜,他們不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是怎樣一位皇帝,而范閑要做的,也絕不只是將皇帝改姓范那么簡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