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是在酒店吃的自助,還算豐盛,畢竟一晚上幾千塊的套房,對應的早飯還不錯。
剛開始騎感覺就不好,每隔不遠就有修路的路段,時不時的要經過單行道,一個方向通行的時候,另一個方向的車就要等很長時間。
就是電動自行車、自行車也要排隊等車,感覺就一下覺得不太好了。大約到了北線才算路況好起來。
不過可能是受上次山洪的影響,路邊河道的樣子真是慘不忍睹,河道上有很多被洪水沖來的亂石,很多河道都有挖掘機在施工。
路邊有很多銷售當地水果的,葉勝男只是稍一問價,就被驚到了,這些都是超市很常見的水果,價格絕對要比超市貴太多了。
到了西線本想靠近水庫騎行,結果發現騎行路線中斷了,還在搶修。
無奈只能走大路,結果大路全程修路,于是只能跟著大貨車、公交車、大量私家車一起擠在另一條很窄的路上,慢慢往前挪。
這感覺那就真的不是太好了,不僅要吃灰,還非常不安全,路邊也壓根看不到水庫,能看到的就是水溝和荒草。
全程唯一值得肯定的是,要經過很多村鎮,村鎮的超市那絕大數都是平價,不過為了保險起見,購買前還是要看好價格,要是沒有價格,結賬前一定多問一嘴。
一直轉入穆九路,環境才好了起來,萬幸水庫大壩允許騎行,這也是整個騎行過程中,唯二的能大面積看到水庫的地兒。
另一處就是白河大橋,也就是白蛟下水幫著打撈水庫魚的地兒。
過了大壩沒有多遠,就是傳說中吃水庫魚的魚莊了,這可不是一家,而是一大排飯店,規模還都不小。
每家都保證自家是正宗的水庫魚,細問就是有關系,或是附近村民私自打撈上來的。
水庫正式開始捕撈要等到十月一號,現在才9月中旬,只要想想就能知道,這么大的銷量怎么可能全是正宗的水庫魚。
有人說,密云水庫之于京城,就如同三峽大壩之于華夏。在京城,提起水庫魚,一般特指的是密云水庫里的野生魚。
京城人的水庫魚情結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密云水庫的垮燉魚,是很多京城人難以忘卻的味覺記憶。從那之后,吃魚成了一項出游密云的固定操作。
在如今規模化養殖魚大行其道的情況下,野生魚反而成為了追求高品質健康生活的代名詞。野生水庫魚也被順勢“捧上神壇”,成為京城人心目中的魚之上品。
魚離不開水,水庫魚之所以享有盛譽,就一定離不開養育了它的水——密云水庫。可以說,密云水庫成就了水庫魚的名氣。
在這樣一片具有光輝歷史的水里成長,自然從出生起就注定不一般,味道有多么出眾倒不好說,反正肯定自帶一圈革命的光環。
改開之后,為改善密云水庫的污染問題,保護首都的飲用水源,開始逐步取消密云水庫的網箱養魚。清退了水庫里的養殖魚,野生的水庫魚變得更為珍貴,價值也變得更高。
數量少了,濫竽充數的也就多了,如今的水庫魚就如同著名的某湖大閘蟹一樣,真假難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