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可惜的一點是,水泥廠這邊在石料堆放區只有一個監控。
這有可能是兇手選擇拋尸到飼料廠的最主要原因,這里面監控的盲區多,不容易暴露兇手的身份,但是與此同時也給警方提了一個醒,對方對水泥廠的監控攝像頭分布似乎是比較清楚的。
可以圍繞李德軍在水泥廠的人際關系進行調查,這一條線索的方向肯定不會發生偏差。
您這邊給秦川打電話做了一個詳細的情況,匯報相關的具體情況,還要等法醫的解剖結果以及現場勘察那邊得出最終的實驗結論,才能夠有一定的案件偵辦的確切方向,秦川也很清楚這個辦案的過程,所以電話里勉勵了幾句之后讓李明第2天有了一定情況之后直接去市局匯報。
當天下午尸體就已經搬回了刑偵支隊。
解剖室的無影燈將慘白的光鋪滿整個操作臺,張林戴著護目鏡和醫用口罩,橡膠手套與金屬器械碰撞發出細微聲響。李明和楊森站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盯著解剖過程。
“死者體表除頭部鈍器傷外,可見多處不規則擦傷和擠壓傷,符合被石料掩埋時的掙扎特征。”張林用鑷子夾起死者頭皮組織,露出顱骨凹陷處,“但這些并非致命傷。現在進行顱骨切開術。”
他拿起電動開顱鋸,鋸齒切入顱骨的聲音令人牙酸。楊森皺眉記錄:“顱骨骨折線呈放射狀,骨折區域集中在頂骨,符合多次鈍器打擊特征。”
“不對。”張林突然停下,用探針小心分離破碎的顱骨碎片,“骨折處出血量極少,說明這些打擊是在死后或瀕死期造成的。真正的死因另有蹊蹺。”
李明湊近觀察:“你的意思是,這些傷口是兇手偽造的?”
張林沒有回答,轉而拿起手術刀劃開死者胸腹腔。“先檢查內臟器官。”他熟練地剪斷肋軟骨,掀開胸骨,“肝臟、脾臟未見破裂,排除內臟大出血致死。但……”他的鑷子停在死者心臟部位,“右心房壁有細小撕裂口,這種損傷在鈍器打擊中很少見。”
楊森立刻舉起相機拍照:“心臟表面有出血點,像是空氣栓塞的癥狀。”
“做個心臟腔室穿刺。”張林將注射器刺入右心室,抽出的血液中果然混有細密氣泡,“證實了,死者是死于空氣栓塞。有人將空氣注入他的血管,導致心臟驟停。”
李明皺眉思考:“空氣栓塞需要精準操作,兇手應該具備一定醫學知識。但頭部的鈍器傷又是怎么回事?”
“這正是兇手的狡猾之處。”張林開始解剖死者頸部,“通過氣管切開術可以看到,氣管內幾乎沒有吸入性水泥粉塵,說明被掩埋時死者已經停止呼吸。這些鈍器傷是為了掩蓋真正的死因,將死亡偽裝成意外或斗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