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道君聞言,同時朝著長庭圣君拱手,隨即向外走去。
與此刻的長庭圣君一樣。
大趙和大韓的道君同樣身上散發著濃烈的尸氣,凡是被他們的這股尸氣污染,不論修士還是凡人,全都會變成只有殺戮意志的行尸走肉。
長庭圣君站在原地,維持著整個東洲的天機屏障。
他如今化身為大趙雄主,兵鋒直指東洲,大有將其統一的勢頭。
這可不是他閑來無事尋的消遣。
恰恰相反——
這是長庭圣君在開疆拓土,以“大禹神朝”的名義。
昔日神朝一統界河。
他們這些立朝時就冊封的圣君,大都體會過無功可立的感受。
這固然維持了神朝的穩定。
可是換而言之,神朝內部的人員階層停止了流動。
亞圣永遠是亞圣。
圣君永遠是圣君。
偌大的神朝如同一潭死水,沒人能多拿多占。
但現在大禹神朝已經喪失了對界河的掌控。
這無疑是從頭開始的機會。
長庭圣君作為昔日執掌“欽天監”的監正,他對于神朝的運作機制最是清楚。
如今“大禹神君”和“禹神劍”都下落不明。
論功行賞的標準就落到了實際的功勞上。
誰的功勞大,誰就能分到更多的神朝遺澤,甚至有機會更進一步,獲得神獸的認可,成為新的神朝之主。
長庭圣君沒有合體的資質。
在他的認知里,“神朝之主”是唯一目前確定能通往合體的路徑,而且自己已經研究了這么多年,自然不會再走其他道路。
自己要做的,就是趁著那群人尚未反應過來,好讓神朝氣數足夠青睞他。
……
隨后,大趙仙國和大韓仙國走上了全民皆兵的路數。
大楚方面固然有海量修士支援,而且殺敵不少。
可他們終究是為了生存而抵抗。
這相較于奔著“人口滅絕”去的韓趙兩國,終究還是差了檔次。
大楚兵馬經歷了最初的熱血,看到的是血淋淋的現實。
對方不留余力,就是沖著殺死他們來的。
一瞬間——
大楚靠著廢除“晉升令”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士氣,隨著正面的巨大傷亡,與戰況一同兵敗如山倒。
韓趙聯軍殺入了大楚疆土。
兩位已經具備了同化能力的道君親臨前線,將這群大楚治下的生靈一并尸化,作為全新的補充兵員。
大楚斥候探知了情況。
大楚道君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在撤軍之余下令屠殺。
其中內情他下令隱瞞。
但大楚內部的勢力本就盤根錯節,這消息不可避免的在大楚京師傳播開來。
陳良自然也有獲取消息的渠道。
陳景安透過他的視角,知道了如今東洲天機之下的內情。
按照這個勢頭,東洲淪陷只是早晚的問題。
陳景安并不關心他人死活。
只是,東洲已經處于陳氏船隊的覆蓋范圍之內,未來長庭圣君有不小的可能直接在這個方位采取行動。
他不說能改變長庭圣君的心意,至少也要讓他將目標放在別處。
陳景安思索著應對之法。
首先,東洲有長庭圣君布置的天機屏障。
他的天機術遠不如對方,貿然觸動反而會暴露自身的信息。
所以,出于穩妥起見得從內部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