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莒州府衙,馬夫裹上厚厚棉袍,甕聲詢問。
“大人,回青州嗎?”
左向南瞇眼,指尖敲打著馬車車廂,片刻后開口。
“在莒州城內看看。”
此次前來,自己不光是代表青州通傳述職事宜,背后亦有他的老師吏部尚書李長庚所囑。查明魏昶君此人到底是徒有虛名心向官祿,還是當真一心為民為國。
馬車于青石長街上搖搖晃晃,也不急行。
左向南一路掃過,界面上,名為紅袍粉條鋪的店鋪繁華熱鬧至極。
不僅百姓紛紛采買時價格格外便宜,更是有馬車不時出入,看車馬還帶著江南商號字樣。
城內還開設有臘肉店,上書南洛二字,百姓也已熟識,竟不時有人提著臘肉離去。
需知如今世道,能吃飽糧食已是罕見,百姓之流,竟也有錢財買肉。
左向南輕撫長須,驚艷點頭。
民生治理頗有建樹,僅此一項便可看出魏昶君倒非尸位素餐之人。
直到他親自抵達一處名為濟民堂的藥莊,方才終于神色凝重。
“百姓若患大病,可免藥費,僅需付診費?”
“怎么可能?”
了解片刻,左向南再度踏上馬車,復雜繼續前行。
城門處,左向南目光凝重,旋即贊嘆。
不愧能擊潰韃子,城門守卒比之青州守卒,兇悍森嚴,不止一籌,風雪浩大,竟無一人躲避。
馬車最終在馬夫一路詢問下,停在魏府。
一處寒酸宅院門外。
“本官要去的是同知魏府。”左向南愕然看向馬夫。
“便是此處,魏大人與吾等是鄰居。”
聽聞左向南開口,旁邊一戶中年屠夫笑吟吟潑水,招呼了一聲。
左向南蹙眉,旋即詢問路人。
“魏大人一直如此,自來莒州就住在此處,有什么奇怪?”
“我還天天見他讀書習字,出入之間都在看著公文。”
左向南瞇起眼,他不信有這般官吏,索性在旁的客棧住了兩天。
兩日后,左向南不由驚嘆起身。
“未有歌姬舞女,亦無縉紳商賈。”
左向南神色復雜,也驚艷注視著那扇門戶,喃喃開口。
“若張白圭還在,萬歷初年你入內閣,這天下尚且不會如此。”
“奈何......”
“莒州何其幸也,當真出了如此能臣。”
“左向南尚未離開,迄今已在里長府邸觀察兩日。”
夜不收匯報著。
被御史觀察不是好事,但魏昶君不在意,反而摩挲手中規劃策。
那是柳小二如今打開江南市場進度。
昔日陜北流民少年,如今眼底明亮堅定。
“如今吾等已經前往南直隸江陰,松江等幾處試探過,土豆粉銷路足以打開。”
“各地也對南洛土豆粉很有興趣。”
“但想要真正鋪開市場,形成固定經濟支柱很難。”
言及此處,柳小二眸中閃過寒意繼續匯報:“以江陰為例,土豆粉收入一目了然,即便加上車馬人力店面成本,亦能賺取六成錢財。”
“因南洛土豆粉僅蒙陰一地種有,故而銷量巨大,也正是因此,被江陰官吏盯上。”
“當地官府先后派人多次查封,無疑需要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