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應元,黃公輔兩人震撼注視下,百姓歡呼愈發洶涌!
“這便是民心所向。”
彼時,閻應元亦攥緊拳頭,他知曉,自己二人,來對了!
莒州事定,州衙內,閻應元,黃公輔兩人列座。
魏昶君凝視輿圖如今勢力范圍,指尖在青州敲了敲,心底盤算。
此地重新剿滅流寇消息并青州賄賂流賊軍情已傳遞京師,算算日子,崇禎那邊也該派人前來了。
莒州作為后方根基,黃公輔曾任福州蒲城縣、莆田縣尹,輕徭薄賦,深受百姓愛戴,更擅長民生。
而閻應元雖能治理城池,但軍事指揮能力亦不可小覷,實屬全才。
“二位既來此地,魏某必不浪費二位大才。”
“即日起,公輔兄任莒州同知,閻兄為吾副官,如何?”
一時間,二人俱是激動振奮,拱手行禮。
“敢不從命!”
兩人一路走來,親眼見到莒州在如今亂世北地中,何等繁榮穩固,更是愈發期待在此地施展抱負之時。
短短數日間,寒意愈重,如今已是七月末。
崇禎自京師傳遞而來的旨意,終于到了。
青州府官吏匯聚,隨宣旨太監袁德潛將圣旨放在魏昶君手中,同知楊宗信,推官黃淮愷面色驟變,陰晴不定。
“臣魏昶君拜謝皇恩!”
魏昶君手持圣旨,傲然而立。
自此,青州同知,青州都指揮使,軍政要務,系于一肩,青州之地,權勢滔天!
送走袁德潛,青州府衙,魏昶君看向王旗。
“聽聞嚴承平如今被貶至樂陵擔任縣令?”
宛若自言自語,魏昶君瞇起眼睛。
“貪了就想跑,怎么可能?這般狗官,那些山匪流賊可不會放過。”
王旗亦是點頭,明白了里長的意思,當即帶夜不收扮作流賊,離開青州府城。
而彼時,魏昶君也開始帶著閻應元,黃公輔抵達蒙陰縣查看。
如今的蒙陰沒有任何地主與縉紳,最大不同便是極致的平等。
南洛鎮,村道上,驢車顛簸,拉著不少豬肉,都是百姓從豬倌處所購,養殖作坊負責殺豬送來,供百姓制作臘肉。
粗鹽抹上后,少年用蒲草掛起大塊肉,點草熏烤,他同家人都心滿意足看著房梁。
如今家家戶戶除部分務農,青壯都前往幫忙擴建土豆粉作坊。
婦孺則是在磨土豆粉,晾曬,加水,拍打墩柱,再晾曬。
棉花作坊也在魏昶君母親程氏帶領下再度擴建,如今已有七百余人參與工作。
一車車棉花被采摘后送入,部分紡織成棉紗,還有一部分則制作棉衣,棉甲等成品,用紅袍商鋪名義送往莒州,青州府,東昌府,以及江南等地。
閻應元,黃公輔二人對視一眼,神色驚艷。
民生富足,比之江南一些上品縣亦有過之!
而這在大明縣錄中,蒙陰只是下品縣下小鎮。
魏昶君亦滿意看著,微微點頭。
如今是崇禎三年八月,穿越到這方世界已經兩年時間。
他終于讓蒙陰此地經濟運轉了起來。
這就是經濟建設的困難,目前雖然只是一個鎮的經濟初步成型,開始發展,但隨著該鎮帶動,周邊也會隨之經濟流通,這就是經濟體系建設,一旦成型,便會互相影響。
昔日冷清下品縣城,人口不過八萬,如今加上商隊等流通人口,赫然已達十一萬之多。
來自東昌府,青州府等地商人商隊絡繹不絕,人流出現也帶動客棧相繼建立。
僅一條街上,便有四家客棧,且時常人滿為患。
米鋪,錢莊,鏢局等流通極強行業也開始遍地開花,欣欣向榮之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