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部官吏秦文舉和善看向百姓。
“這告示也只是暫時告知大家,還未推行的政令,意思是日后鄉親們繳納賦稅,就全都算成銀子,不必今日出力氣,明日挑糧食,也不必多承擔運送路上押解衙役火耗口糧一類多余負擔。”
幾名年邁老農聞言驚訝開口。
“這......怎么可能?”
“那里長他們能同意?以往他們還能借著這點由頭收取一些糧食回自己家啊。”
“日后一應賦稅折算銀兩,全都由官府收取,里長鄉紳不允許自行收取。”
隨秦文舉繼續解釋,一眾百姓愈發難以置信,驚喜高呼。
“這可太好了!”
濟南府。
如今知府王玉明等官吏一舉一動皆在紅袍軍監察下,無力管轄。
城中不少百姓今日都圍在客棧,聽著說書人開口講解。
“這攤丁入畝可了不得,日后賦稅不再以人頭計,而是以土地計,爾等家中沒土地,可不就不必繳納賦稅了嗎?”
“那地主老爺家里地越多,繳的賦稅可就越多。”
“現在啊,咱濟南府不就正在派出官吏清查丈量各地田畝,這都是為以后做準備呢。”
一時間,不僅山東三府,連帶周邊南直隸,山西,陜西各地民間都在傳播,影響極大。
京師。
“大伴,這魏昶君,也算個人才。”
看著奏本貼黃,崇禎眼底滿是贊許。
被崇禎叫到,王承恩點頭,神色復雜。
如今是崇禎五年九月末,朝廷貧瘠,連年征戰,國庫空虛,正是缺銀子的時候,魏昶君敢奏請重開張居正新政,便意味著此人要出頭,從地主官紳手里掏銀子。
對崇禎而言,銀子才是最實在的東西。
“此人可用,便給他個山東三府總督,總管濟南府,東昌府,青州府三地軍政,著令其于三地推行新政,以觀后效。”
朝堂,崇禎宣布晉升旨意后,朝堂一片嘩然。
“陛下,昔日南直隸巡撫都御史海瑞沽名亂政,世宗予以貶謫,前車之鑒猶在,豈可擅改賦稅。”
“如今國庫本已空虛,外有韃子,內有流賊,擅動賦稅,恐國力不支啊,陛下三思。”
浙黨,東林黨,連帶宗親勛貴,如今仿佛擰成一股繩。
崇禎冷眼看著,心中愈發堅定。
“萬歷十年,朝廷蠲免自隆慶元年以來各省拖欠錢糧百余萬兩,皆新政之功。”
“今魏昶君驅逐流賊有功,青州府賦稅亦日增,山東且權做一地嘗試,暫做新政,以觀后效,若賦稅充盈,新政未必不能嘗試。”
“朕乏了,退朝吧。”
看著崇禎一意孤行,力保魏昶君,一時間朝堂諸臣面色鐵青。
東林黨眾人面面相覷,意識到一個事實。
崇禎帝之信任,一如當年面圣初得五年復遼之計時,對昔年袁崇煥一般。
魏昶君此人崛起之勢,已不可阻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