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府,新年已過,鞭炮聲漸息,風雪愈大。
現在是崇禎六年,天氣惡寒。
自京師,山西波及不僅有流民,還有大量疫癥。
因為缺乏食物和長途逃離,老鼠并跳蚤傳遞疫癥相比幾年前,格外嚴重。
李自成率流賊仍在山東境內盤桓肆虐,韃子也開始籌劃南下。
朝堂各黨派仍在爭奪利益,互相算計。
書桌前,魏昶君面前紙張堆積如山。
這些都是民部傳來消息,分別是各區域統計資料。
眼下魏昶君管轄之地如下,青州府下轄一州十三縣。
其中五縣為州轄縣,分別為益都、臨淄、樂安、壽光、博興、昌樂、臨朐、安丘、諸城、高苑、蒙陰,莒州及沂水、日照。
其中各區域人口分布如下。
諸城戶一萬五千九百二十,口六萬九千一百九十九。
臨淄戶四千六百九十六,口四萬九百五十三。
博興戶三千五百七十三,口一萬八千五百八十八。
高苑戶四千六百二十九,口二萬三千八百六十二。
樂安戶八千四百九十二,口二萬九千三百六十三。
壽光戶二千一百二十四,口一萬一千一百三十四。
昌樂戶五千六十二,口二萬一千四百九十一。
蒙陰戶一萬九千九百一十,口十四萬九千一百四十四。
.......青州府下轄總人口,堪堪抵達一百一十萬大關。
其中四分之一為外地商戶,流民定居所造成。
百姓分為工匠,軍卒,商戶,農戶等幾個階層。
其中工匠為十二萬,占據總人口近十分之一。
軍卒為六千四百人,占據總人口近兩百分之一。
商戶為三萬七千人,占據總人口近三十二分之一。
剩余為農戶,占據總人口百分之八十九。
主要人口分布為治所益都,莒州,蒙陰,來縣等先行發展之地。
東昌府下轄下領三州、十五縣。
分別為聊城縣、堂邑縣、博平縣、茌平縣、莘縣、清平縣、冠縣、臨清州下轄丘縣、館陶縣、高唐州下轄恩縣、夏津縣、武城縣、濮州下轄范縣、觀城縣、朝城縣。
相比發展已久的青州府,東昌府下轄人口數量剛剛開始發展,流民商戶入駐甚少。
因此和歷史上嘉靖年間二十八萬四千三百二十二人相比,僅翻了一倍,人口達到五十一萬余人。
這還是魏昶君率兵入駐之后,開始接納流民,不斷引進商戶的結果。
兩府之地養活這么多人口,自然也是因為山西,陜西流民遍地,大量涌入,江南,南直隸等商戶不斷入駐結果。
而相比青州府,東昌府各階層變化明顯。
工匠為六萬,占據總人口近九分之一。
軍卒為四千四百人,占據總人口近八十分之一。
商戶為四萬二千人,占據總人口近十二分之一。
剩余為農戶。
從這份魚鱗冊統計可以看出,如今東昌府已經成為真正商業發展之地。
但濟南府暫時還沒拿下,所以資料搜集并不完善,暫時沒有呈交上來。
這份資料是魏昶君麾下民部與啟蒙部從崇禎四年開始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