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等已于河間府最大酒樓定下宴席,還望魏總督賞光。”
韓進于前方引路,不時開口介紹河間府歷史古跡,各處傳聞,周邊官吏縉紳紛紛附和,氣氛熱烈。
民夫貨車自有人接待,魏昶君平靜隨韓進前往,直到落座。
河間府本為京畿之地,此地為府城,奢華至極不在話下。
單銀盞酒杯便足見奢靡,更有樂師奏樂,歌姬獻舞,室內炭盆眾多,暖意融融。
韓進舉杯,笑容滿面。
“這杯酒,敬魏總督。”
“去歲述職,官道遭遇流賊盤踞,官吏不曾進京,更斬東昌府總兵蘇元吉,朝野震動,駭人聽聞,聞魏總督率兵馬先斬其匪首,身先士卒,勇猛過人,在下實在敬佩。”
“昔日吾等也曾至東昌府,但如今東昌府一府之地,竟能引來太原府,湖廣商會,寧波府等各地商戶,熱鬧非凡,在下亦心向往之。”
提及此處,韓進嘆息一聲,看向城外。
“所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如今流賊眾多,自是吾等之過也,魏大人于如今天災頻頻之時,安定民生,萬民稱頌,實為吾等楷模。”
坐在另一邊,同知馬迅知點頭,認真開口。
“還有昔日來縣鐵礦,萬歷年間,浙黨橫行霸道,竟妄圖逼迫朝廷取消礦稅,實為竊國之賊也。”
“如今民間多私采礦脈,武將勛貴多插手其中,甚至還有閹黨蹤影,若非魏總督出手為民請命,朝庭焉能如此順利獲得鐵礦礦稅。”
“在下佩服之至。”
一時間一眾官吏,縉紳世家家主紛紛開口。
對東林黨一眾人抨擊鐵礦一事,魏昶軍并不意外。
東林黨最重清譽,重名聲,故也稱之為清流。
其中固然有重利者,但都不能擺在明面上,明面上都是忠君體國之輩。
魏昶君始終淡淡看著。
酒酣耳熱,不過片刻,一群官吏中有人貪婪看著舞姬曼妙身姿,有人射覆取樂,更有人高歌飲酒,聯對吟詩。
越看著,魏昶君神色愈發冰冷。
腦海中浮現出城外尸橫遍野。
想到之后大明王朝風雨飄搖,逐漸敗亡。
崇禎十一年,濟南府五百老弱鄉兵,七百萊州兵馬死守十余萬韃子六十余日。
南明宏光元年,十萬軍民守二十四萬韃子八十余日,滿城死盡。
到最后,守住大明江山,漢人脊梁的不是官吏,反而是如今跟隨張獻忠被稱為流賊的李定國。
一介賊寇。
可日后種種,這些醉生夢死官吏如何知曉從何而來?
尤其韓進城門處嘆息,更是可笑之極!
想到此處,魏昶君幾乎胸腔怒火翻滾,猛然拍桌。
“夠了!”
洪鐘一般聲響,幾乎讓一眾官吏心驚膽戰,酒杯傾灑。
隨行崇禎內監王承恩亦是疑惑轉頭。
“于下,百姓奉吾等為父母官,當察民生之艱。”
“于上,天子允吾等代朝廷安定百姓,當盡忠體國。”
“韓大人城門嘆民生之凋敝,在下幾乎落淚。”
“然諸位且看。”
魏昶君眼底冰冷,看向韓進等一眾官吏。
“清蒸鱸魚,魚翅,水晶蹄......”
“城外路邊百姓,怕是一輩子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
“外有韃子虎視眈眈,內有百姓天災之下化作流賊,吾等豈能坐視不理!”
“諸位大人,好好看看這個世道吧!”
怒吼聲中,不少官吏神色變幻不定,看向魏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