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崇禎六年十一月中旬。
清晨,魏昶君已開始翻閱新的消息。
夜不收飛馳傳訊,開始匯報東昌府,濟南府等多地訊息。
“第一,東昌府開始清掃,縉紳張家、李家、王家因不滿繼續清丈田畝,糾集近千黨羽沖擊官衙,紅袍軍以造反為由,將三家全數拿下問罪,三家斬主犯四百八十人,其余各自降罪。”
“跟隨三家一同抗拒推行一條鞭法的鄉鎮里正,大小地主,斬其主犯三十二人,其余押入牢中。”
“張,李,王三家親族遍布南直隸等各地,如今正欲籌備通傳族中官吏,并于商事入手。”
說到這,夜不收眉頭微皺。
“日前有夜不收查探,南直隸似還有一支兩百余人精銳,披甲執銳,扮作山匪模樣,潛入山東。”
魏昶君冷笑,并不在意,示意夜不收繼續匯報。
南直隸久不經戰事,何況區區兩百人,紅袍軍護送商隊,夜不收遍布巡邏,均在耳目之內,不足為懼。
但南直隸不少縉紳家族,似乎也有些心急了。
“第二,濟南府考成法與一條鞭法還在繼續推廣。”
“自里長離開之后,知府王玉明與同知張宏鄉不知是壓不住官吏還是有心放任,多地再度出現懶政,怠政等情況,甚至因此導致近三鎮之地因冬日雪災斷水。”
“監察部官吏先后問罪七十七人,斬殺五十四人,以正法紀。”
“知府王玉明因此也遭遇民部,監察部責問,故清丈田畝一事上多有出力,濟南府周家,馬家等縉紳大族都是知府王玉明,同知張宏鄉親自前往推行,現已與城內六家縉紳大族撕破臉。”
“第三,真龍軍依舊在濟南一帶游蕩,各城鎮均門戶緊閉,幾已入不敷出,唯有紅袍商會能運送些許物資,各縣,州官吏紛紛上書要求里長速回山東,以驅流賊。”
“李自成部率兵向東而行,但并未直取登萊之地,多劫掠小城,斬殺官吏。”
“第四,民部發來消息,如今東昌府入駐商會已有十六家,均以府為限,各自進行競爭,溢價買田買地,租賃宅院商鋪,對比初入東昌府,商稅已增八成,仍在繼續上漲。”
“第五,青州府于商會大幅度搬遷后,歷經半年衰弱期,因地處南北聯通要道,徽州等多地商戶開始在此地安置店鋪,以為中轉,商稅已重回搬遷之前水平,更在穩步上升。”
“第六,各地開始征集操練新兵,擴充城衛軍,并以為后續補充紅袍軍兵馬,如今青州府兵馬各縣,州除開正式紅袍軍外,已有九千余,均配備棉甲,制式器械,東昌府兵馬則有一萬二千余。”
“第七,青石子總長日前來信,稱李自成部似有野心,行事逐漸不聽調遣,詢問是否斷糧或者設局敲打。”
這次匯報很多,除魏昶君離開山東前留下后手外,更有各地軍,政,商三個方向發展情況。
魏昶君一一記錄,開始給現代回信。
同時也感受到事情重要性。
如今自己真的開始代表一方大勢力。
“傳令下去,三府總督魏昶君,將開宴邀請,凡接吾名帖者,均可前來赴宴!”
一旁夜不收眼底一亮,愈發激動。
里長親自邀請,這也意味著接下來,或許又將會有大動作了。
“諾!”
數日后,京師開始流傳一則消息。
鴻臚寺,如今幾名閑來無事官吏錦帽貂裘,煮茶賞雪。
“那魏昶君好大的威風,連幾部侍郎邀請都不會面,聽聞那一日連戶部尚書都差遣門下管事前往打探消息了。”
“不止如此,聽聞那一日他所居驛站門外,各地商會排到了一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