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二月。
洛水和王旗所培植的流寇迄今已發展起來,從最初千余人的小打小鬧,一邊與官兵作戰,一邊流動,帶走兩府三路百姓良民,如今愈發壯大。
又經過大同總兵王樸與洪承疇圍剿不成,如今流寇南渡黃河,徹底泛濫成災。
崇禎也開始思慮徹底放權,圍剿流賊事宜。
關外韃子依舊不斷劫掠侵擾九邊重鎮,同時整合蒙古諸部力量,等待席卷中原。
大明朝中各官吏上下其手,繼續趁著災年大肆兼并土地,從百姓身上榨干最后一點糧食和銀兩。
如今大明雖依舊雄據中原,但內里早已被腐蝕一空。
無百姓,無財稅,邊軍還被韃子死命拖延,不斷消耗,局勢徹底糜爛。
二月初,天氣愈發寒冷,大雪隆冬。
一輛馬車自南直隸官道出發,前往青州府。
馬車老舊簾布掀開,赫然是一身道袍蒼老身影。
洛水。
安化縣目前逐漸平定,真龍君再度拓展,如今他已經打算回到青州府先尋里長匯報。
彼時自南直隸抵達蒙陰,昔日居住了半輩子的小城眼下已經經歷過多次擴建,已然成為一座雄關。
城門外十里,積雪幾乎一掃而空。
不少百姓穿著棉袍,三三兩兩開始賣力整理地面,囤積各類肥料。
還有紅袍軍不時穿梭田壟,幫助修葺整理。
城門處如今城墻增擴,拔地而起又兩丈有余,門樓設有火炮口,旗幟于寒風中獵獵作響。
門樓下來自五湖四海,各地商戶絡繹不絕,即便是冬日,亦顯得熱火朝天。
竟比之前在南直隸諸多大城見到景象更加繁華。
隨著馬車壓上青石板,洛水目光匯聚在街面最靠近官衙之地。
占地極闊,門臉竟與蒙陰縣衙一般大小,氣派恢弘。
數十名來自各地大小商戶,乃至部分農戶都在列隊等候。
牌匾上,鎏金大字寫著,紅袍銀號。
洛水看著如此盛況,神色驚艷。
在南直隸他亦見過紅袍銀號,自然知道里長在做什么。
這些金銀可以用來辦理的事務,難以想象。
包括工匠,軍戶,農戶,商戶,乃至士林等各個階層,幾乎橫跨整個大明,全都可以算作紅袍銀號的潛在客戶。
這將會是一筆足以更改時代經濟格局的財富!
不僅是蒙陰,洛水繼續隨馬車前行。
光是莒州,便有兩家紅袍銀號,周邊縣城更是各縣均有至少一家。
青州府之地,銀號則更為繁多,門臉同樣最大,能夠辦理的借貸額,一度達到夸張程度。
百萬兩級!
同時,還有大同府總兵親自點頭合作,代發軍餉。
真正與朝廷合作的銀號,遍數天下,只此一家。
如今順著洛水目光望去,青州府,東坊,幾名賣菜的攤販笑吟吟盯著自己的存本,看了又看。
其中寫的清楚,存銀多少,利息多少。
一想到銀子存放在安全之地,還能錢生錢,這幾個賣菜百姓哪有不高興的道理。
王家老漢小心翼翼將存單放在貼身小包里,笑的見牙不見眼,一邊嘀咕著。
“等過幾年,還能多出點錢,給老二也置辦點家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