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趙家村有人就看到村民在紅袍銀號獲得許多米面糧油,羨慕不已。
如今他們終于也有機會。
不少礦工開始排隊登記,各村鎮里甲也紛紛開始組織百姓。
彼時夏允彝深夜借燭火開始記錄,整理,神色疲憊,但眼眸赤誠明亮。
在亂世太久,他見到過許多混亂之地。
唯獨在里長這里,才有一點生機。
如今他們所作,便是為將這生機推向整個大明。
很累,但他卻愈發驚艷。
“里長手段,當真非凡。”
“如今百姓們看到實物越多,才越會相信紅袍銀號!”
另一邊。
吳同塵風塵仆仆,開始抵達邊軍所在。
亮出三府總督名號之后,邊軍態度有所緩和。
畢竟魏昶君先前平韃患,定流賊,戰功赫赫,算是少有得到邊軍認可之人。
但將領中不少人屬于勛貴派系,依舊冷眼看著。
吳同塵也不在意,腦海中浮現出一路所見。
韃子趁著大明災年頻繁,內部糜爛,屢次南下,如今邊鎮多有軍民遭遇變故劫掠,混亂不堪。
他看到很多將士小卒面容憔悴,幾乎瘦成皮包骨。
這并不奇怪。
如今大明朝廷主張先安定流賊,之后再處理韃子。
尤其是袁崇煥身死之后,五年復遼也為人恥笑,邊軍境況愈發艱難。
勛貴黨派從兵部到布政司等多有安插耳目,每逢軍餉下發,便上下其手,許多底層將士甚至已經六七個月不曾發下糧餉,怨氣深重。
得知吳同塵前來,為代發糧餉,各邊堡將領眼前一亮。
雖然他們不能從中撈錢,但手底下總歸不會因為缺乏糧餉生出兵變。
至于從紅袍銀號代發償還,更不是他們應當操心之事。
契書簽訂,牛小二當天便忐忑前往邊鎮。
當真帶著兩斤腌肉回來,許多小卒看著,神色激動,攥緊拳頭。
“這次總算能吃飽飯了,而且以后家里日子也能好過許多。”
“三府總督,多虧了這位魏大人啊!”
彼時黃公輔就在東昌府紅袍銀號總號后堂。
聽著前面傳來熙熙攘攘之聲,一時眼底興奮。
“大人,按照之前吩咐,如今已經將消息傳遞出去。”
“大同府以北,發現大批商戶商隊遭遇截殺。”
“現在那些北地來的,邊關來的商戶,全都在紅袍銀號門口排隊。”
“只為躲避馬賊山匪,還有流寇截殺。”
“加上貨物和人雙保單,一日便有九十萬兩邊關商戶銀兩入賬。”
管事很激動,但黃公輔卻沒有得意,眼底只有震撼。
腦海中浮現出那個處變不驚的青年身影。
短短數月,民心軍心再度穩定,為紅袍銀號根深蒂固打下基礎。
那位里長,可謂精才絕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