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響,立即停止上工,在官吏組織下迅速撤離。”
“紅旗傳遞,代表危險,綠旗傳遞,代表繼續。”
官吏講的很細致,趙麻子卻神色復雜。
每日只做工七個時辰,包吃飯,包住宿,甚至還有工錢。
這些官吏更會在乎他們做工時是否安全。
相比之下,在登州給那些地主老爺做佃戶,那些人恨不得將他們當作牛馬使喚。
至于生死,他記得很清楚。
在登州時他曾聽到地主老爺們說過一句話。
牛比人還珍貴,那些賤骨頭,哪里都能找到,不值錢。
趙麻子紅了眼眶。
至少在這里,人命是值錢的。
這些官老爺眼里,他們的命和自己的命一樣值錢!
操練很快,這些百姓獲得了不一樣的待遇,如今都卯足了勁,就等著上工,讓這些對他們好的官老爺看看,請他們做工,不吃虧。
焦崇恩做為總管工人事務之人,除了選拔之外,還要負責教育。
彼時深夜,焦崇恩眼底疲憊,但還在跟著啟蒙部看著新規劃。
“不行,眼下大明各地的尺寸根本不一致。”
“南直隸的一尺,和陜西的一尺差距很多,若是按照這個標準,同一個圖紙,可能修建,或者打造的器具尺寸完全不同,不能吻合。”
“接下來吾等將定制一套最基礎學習,教導工人按照該標準整理度量衡。”
焦崇恩低頭,看著啟蒙部官員遞過來的圖紙。
工部標準尺與營造尺標準有嚴格長度要求。
斤兩錢分同時按照一斤十六兩,一兩十六錢標準規劃。
日晷計時和更香燃燒時辰對照。
很細致。
他揉著額頭,也興奮激動點頭。
工業發展最初很繁瑣,但之后,青州三府,生產力必將遠超大明其他各地!
黃公輔做為民部官吏,需要管理很多。
包括紅袍銀號,紅袍商鋪等民生經濟構架,需要每日審核。
但他也在抽時間關注此地工業區建設。
如今清晨,黃公輔披著老舊棉襖,在擂鼓之后抵達教導訓練區。
工人分類已經很清晰。
最東側,窗外,黃公輔開始盯著木工組學習。
鋸木頭誤差,控制在一枚銅錢厚度,拉鋸聲音響徹。
卯榫結構全面普及,教導,實操訓練。
東側第二房門,則是鐵匠組。
福州風箱不斷拉動,有經驗老道的匠人正在教導如何通過風箱控制火溫。
淬火從雞鳴,正午,黃昏三個時辰觀察水溫差異。
第三房門,則是數算培訓。
九章算術和算法統宗兩門書籍,被派發到每個人手上。
同時開始布置算題。
如何用算盤計算每日煤炭消耗量。
如何用標準尺寸丈量田畝。
這一刻,基礎機械認知,統籌規劃,自大明山東,青州府,轟轟烈烈展開。
工業革新雛形開始出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