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棉襖在秋風中晃動。
崇禎七年八月中旬。
許多人在參與工業區修建,締造,完善。
民部,啟蒙部各官吏也紛紛從最底層開始。
青州府城外三十里,這里是民部黃公輔等人規劃出的青州工業區,如今正在進行生產模擬。
“生產量化的前提是完成參數穩固的流水線。”
魏昶君一邊看著,一邊對跟在身邊的黃公輔等人開口。
他只負責制定方向,并不負責具體實施。
但現在他很滿意。
最先觀看的,是模擬工坊,民部又稱之為作訓工坊。
如今六十名工匠正在燃香中穩定進行作訓。
此次模擬為馬車輪制造,分解為十二道工序。
從最初選材,到之后塑性,包裹鐵皮,打造車軸。
所有步驟都被提前下方,教導這些匠人熟悉。
其中涉及到不僅是木匠,鐵匠,還有算籌部提前計算各方面。
算籌部七名算匠中,有三名曾是落第秀才,如今負責總數籌算。
預定好輪轂尺寸,鐵皮材料領取后,開始下發。
木匠十四人,則開始第一道流水線工序。
按照材料和民部下發新額定工尺,開始量尺寸,各類木匠器械穩定步入生產環節。
之后則是將來原始馬車輪轂交到下一個流水線。
鐵匠則開始按照馬車輪轂尺寸和算籌部計算尺寸,開始借助水力捶打鐵皮,之后將會用于包裹馬車輪轂,增加韌性。
一道道工序開始出現。
魏昶君認真看著,沒說話。
流水線上,每一道工序將會有專門的質量檢測匠人,按照物品是否合格進行打分,從木牌畫圈傳遞合格符。
有合格符的馬車輪轂才能加入下一道工序,沒有則會被重復打回,或修改尺寸,或直接廢棄。
香燃燒很快,意味著這場考核限時時間。
很快,最初的十四道馬車輪轂,軸承部件,如今合格有七件。
合格率只有一半。
黃公輔點頭,蒼老目光認真,盡管連日勞累很疲憊,但也在開口。
“里長,相比三日前,如今合格牌獲得已經提升四成。”
“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漲。”
“因為提前定好參數,所以各類工匠只需要熟悉自己目前環節,便能持續提升合格程度。”
工業區發展是青州三府繼紅袍銀號經濟核心打造之后的重中之重,所以民部幾乎不遺余力,一門心思撲在其中,時刻監督。
故而即便是黃公輔每日處理決斷大多數要事,也能注意到其中各個細節。
魏昶君點頭,沒有多說。
只有他才知曉,流水線發展的重要。
慢一點沒關系,一旦這種工業流水線生產模式鋪開,接下來必將會為整個大明工業生產力帶來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