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他要完勝!
從青州府轉車,一路過莒州,直到寫著蒙陰站字樣的站臺出現。
現在,盧象升,張獻忠,李自成三人真正來到山東諸府的核心之地!
站臺在城郊西側十里外,距離很近。
現在已經有許多商戶按照時刻表開始登記造冊,帶著貨物上車。
目前火車還沒有開始對百姓開放,多是來往商戶運送物資。
但根據民部黃公輔所說,接下來最多三個月,當最新的火車完成安全測試,會嘗試開啟正式營運的火車車次。
貨物很多,蒙陰特產的土豆粉,沂縣紅薯粉,玉皇廟鄉養殖肉類,臘肉,洛石村棉紡織工廠的棉布,棉衣都有。
這些貨物將會通過周轉,一點點抵達莒州,青州府,乃至于流轉江南或北地。
若是放到以往,光是運輸就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還有其中人力,畜力,糧食消耗。
但如今,一列火車足矣。
那些豐富的糧食資源晃花了張獻忠和李自成的眼。
恍惚間他們幾乎忘記,如今的大明,是亂世,是災年。
是菜人遍地,人相食的世道,是易子而食,商戶囤積居奇的殘酷時代。
可.....這里的糧食多的超乎他們想象。
張獻忠看的清楚,搬運貨物的力夫穿著嶄新的棉襖,蓬松的捂出熱氣,讓那漢子不得不敞開胸口衣襟。
不是一個人如此,來往的商戶也好,力夫也罷,都穿的很好。
更讓他們驚嘆的是,這樣亂的世道,他們竟沒見到一個叫花子。
魏昶君領著三人出了站臺,最終李自成還是忍不住,最先開口。
“魏大人,此地當真一個叫花子都沒有?”
不要說如今的亂世,就是放到許多年前,這般場景也是前所未見。
洪武盛世他們沒見過,但史書記載當時的乞丐卻是不少。
故而沒有乞丐,反而是最奇怪的。
李自成一番問話,連帶著張獻忠,盧象升都不由認真看著。
魏昶君詳細解釋。
“山東各府都有民部官吏負責,若身具勞動能力者,禁止乞討,否則將送到礦山勞動一月。”
“若有身患重病者,由民部官吏核實后,登記造冊,由官服贍養。”
隨著魏昶君解釋落地,三人不僅沒有驚嘆,反而皺眉。
張獻忠治理川中,經驗相當豐富,故而神情凝重。
“官服贍養?”
“魏大人,不得不承認,這個想法的確很好,甚至張某相信此法已在山東推行。”
“但贍養標準是什么?”
“如此下去,只怕不妥。”
“而且,有些策論看似仁政,實則未必。”
東昌府富庶,天下皆知。
但即便如此,只怕也只能贍養一小部分。
隨著時間推移,紅袍軍掌控之地越來越多,沒有勞動能力者,在這等亂世將會成倍增長。
屆時養還是不養?
養下去,財政吃緊,甚至可能崩塌。
不養,那之前既得利益之輩會如何想?
更何況,有些人只要能看到鉆空子的地方,天下不知道會多出來多少‘沒有勞動能力’之人。
這是仁政,但未必盡如人意。
李自成,盧象升兩人半生見過太多底層的骯臟與苦難,轉念一想,也不由驚出一身冷汗。
魏昶君知道幾人誤會,自信開口。
“魏某敢施此法,自有一套完善體系。”
后世大國百余年步步建立,又當如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