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垮大明江山的韃子,被一舉剿滅兩部精銳。
風華絕世!
從車站至蒙陰縣城不算太遠,且蒙陰縣因多地經商,加之火車站最初開設,數度擴建,如今范圍極大,與莒州之繁華相比,亦是不遑多讓。
彼時張獻忠,李自成,盧象升幾人跟隨魏昶君,一路看著。
晨霧還未散盡,青石板上已傳來扁擔吱呀的聲響。
老裁縫推開木窗,正瞧見賣豆腐的挑著竹筐走過,笑的和善滿足。
“阿爺!”
孫女捧著熱騰騰的包子,發間紅繩在雪地里搖晃,明艷動人。
小丫頭穿著落石村棉紡廠新出的棉衣,中衣領子雪白挺括,說不出的俏皮活潑。
篆刻李記茶樓招牌迎風橫陳,茶香裊裊,還有說書先生驚堂木一拍,正在講官兵流寇廝殺不休。
老百姓吃著餅子,聽得搖頭,倒像是聽前朝舊事。
跑堂的小廝提銅壺穿梭其間,窗邊幾位老者對弈沉吟。
打鐵鋪傳來叮當脆響,新打好的犁頭摞在門前,人來人往,相中的農戶掏出銀子大方購買。
糧行掌柜跨進門,身后伙計扛著麻袋,糧食從縫隙里漏出燦燦的色彩。
布囊解開,白花花的官鹽簌簌落在柜臺上。
自打蒙陰通了火車,蒙陰城百姓吃鹽倒比吃糖還便宜幾分。
城隍廟前幾個頑童舉著糖畫鬧騰的厲害,麥芽糖拉出的金絲晃的李自成睜不開眼睛。
“這世道......這世道......”
盧象升百感交集,竟有些熱淚盈眶之感。
他從生下來,便不曾見過國泰民安是什么樣子。
只見慣了作威作福的鄉紳地主,見慣了囤積居奇,任由百姓餓死的世家大族,無道商賈,見慣為了幾兩銀子逼的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里甲。
但現在。
他看到了。
在大明最亂的時候,在天災最多的時候。
就在山東,朝堂君臣視作洪水猛獸,亂臣賊子的山東,青州府,蒙陰縣城。
一個下品縣城,幾年之前,和北地任何一座流民遍地之城毫無差別。
魏昶君什么都沒說,只是讓他們自己看。
看一看什么叫,國泰民安。
盧象升心底忠君體國,節烈孝義的信念忽然有些晃動。
他恍惚的那一刻,便再度蒼老幾分,嘴唇失卻血色,只麻木看著。
看老農穿著厚厚的棉衣,稚子晃動腳丫在青石板上笑鬧奔走,婦人穿著紡織廠女工的服飾,靠自己雙手吃飯。
這世道,他沒見過。
他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近乎無助的告訴自己。
“史書上不曾記載這般世道。”
“大明錯了嗎?本官錯了嗎?”
沉默了許久,盧象升眼瞳滿是血絲,哆嗦著開口。
“本官無錯,大明無錯!”
“書里記載的,大明日后都能做到,遲早能重回盛世......”
這位老書生試圖說服自己,只是耳畔忽然響起許多年前教書先生的話。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他忽然楞住,拳頭緊握,低下頭。
書上的對錯他分不清。
世道的對錯,又有誰分得清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