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跟隨義父后,讀過一些書,但也只是粗略了解,聽聞義父開口,有些疑惑。
“這格物是何物?”
“紅袍軍強悍之處,不是在于火器嗎?”
民生他倒是知曉,無非是讓百姓吃得飽穿得暖,這樣才方便收攏民心。
其余將士也都看向張獻忠,彼時張獻忠第一次如此認真。
“格物......如此描述并不清楚,但此次自濟南府前往蒙陰城,魏昶君帶著吾等,不曾騎馬,不曾乘馬車,而是以火車前行。”
“所謂火車,即以火力推動,車輛燃燒煤炭,無需人力,亦無需牛馬,自鐵軌之上奔襲,一日也可載貨物萬斤,抵數千百里之外。”
“而且魏昶君更說過,用不了半年,這火車通過什么測試,便能乘坐百姓。”
“一輛火車,至少能乘坐千余人。”
隨著張獻忠的描述,孫可望,李定國幾人心頭翻涌著滔天巨浪。
義父自然不會欺騙他們,可他們實在無法想象,無需人力畜力,一夜承載萬斤奔襲千百里的,究竟是何物。
“莫不是運載著宮殿行走?”
孫可望目瞪口呆,以至于喃喃失神。
反倒是李定國面色逐漸蒼白,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此物在交戰時的作用。
如此器具,若能用以運送兵員,豈非是堪比霍去病輕騎奇襲?
甚至兵馬征戰中奔襲,還能好整以暇休息,不是長途奔走后的疲憊之師。
此物亦可用于糧草運輸,更是能節約運送輔兵人馬消耗一大筆。
紅袍軍擁有此物,無論在山東何處交戰,早已立于不敗之地,他們還如何與之爭鋒?
張獻忠還在繼續開口。
“不僅如此,如今大明澆筑的炸膛火炮吾等都不曾繳獲多少,但相比之下更為堅固的精鋼炮膛,紅袍軍一臺水力機床三日便能制造一尊。”
“火銃制造則更為迅速。”
“此人聲稱,未來鋼鐵戰船能懸浮海面,百姓亦可乘鐵翅器械扶搖九天。”
“甚至.....踏月行走。”
“而這一切,都是源自格物之力,窮極天地萬物之理,則可實現種種不可能。”
營帳內落針可聞。
李定國,孫可望幾人已經無法想象,可若火車是真的,其他也就真的有可能實現。
一時間,就連野心勃勃的孫可望也沉默著,逐漸湮滅眼中光彩。
直到這一刻,他才意識到自己和紅袍軍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李定國是最先絕望之人,但也是最快恢復之人。
“義父,既如此,吾等是殺出去退回川中,還是如何?”
彼時張獻忠停下話語,緩緩搖頭。
“吾已決定不與紅袍爭奪天下。”
“爾等也已經看到,紅袍軍如何擊潰大清,吾大西兵馬雖強,但面對韃子,亦力有不逮,遑論紅袍。”
“蓋因吾等離開之時,魏昶君曾說過一番話。”
“如今汪洋另一邊,泰西諸國,同樣已窮盡格物之理,一如如今紅袍。”
“魏昶君曾言,愿攜山河數千萬百姓,締造一個嶄新大世,一個不輸給泰西諸國的大世,甚至......殖民泰西!”
“相比自相殘殺,吾倒是認為開疆拓土,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