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邁老人咳嗽著,聲音如同泄氣之鼓,嘶啞刺耳。
正是從東昌府城抵達此處的病人。
醫棚里四名穿著大西軍服飾的軍醫自信選了一帳,開始坐診。
另一側闖軍,明軍,紅袍軍大夫也隨之開始診治。
第一批挑選的都是病癥相同的病患,是前些時日在禹城平原和清兵決戰時,紅袍軍的傷兵。
“這些傷兵都是最初治療后,高熱不退,如今又開始反復的。”
周愈才簡單介紹后,退到一旁,盯著幾人。
盧象升,張獻忠,李自成并身后各方勢力人馬也都緊緊盯著,只是這次誰也沒發出聲響。
治病救人不比賽場奔跑,關乎人命,干擾不得。
這般高熱不退的將士,戰場常有,昔日他們都屢見不鮮,誰家若有快速救治的法子,倒也可以學來。
一時間幾方勢力竟都抱著勝固欣然敗亦喜的念頭。
醫棚藥材很多,準備極為完善。
四方各抬入五名高熱傷兵。
明軍醫官展開描金藥匣,羚角與犀牛匙在日光下泛著冷光,正在一點點制藥。
張獻忠的大西軍大夫取出銀針,徑自開始定穴尋覓。
李自成部,幾名郎中拎來兩麻袋發霉麥麩,架起大鍋熬煮青蒿汁。
反倒是紅袍軍,只打了一盆冷水,旋即弄來了一點蒜泥。
這些大夫都是各個勢力中頂尖之人,自有自己一套法度。
"退熱當用柴胡石膏湯!"明軍老醫師須發皆張,熬制湯藥時鄙夷看著周邊幾人,他自是名門家傳,看不上這些歪門邪道的野郎中,須知治病救人,不可有絲毫偏差,掉以輕心。
張獻忠大西軍大夫冷笑。
"高熱自是因血熱,刺絡放血方是正途。"闖營大夫懶得和他們爭辯,將青蒿汁涂抹在兵卒額頭,旋即自信起身,等待結果。
紅袍軍郎中之前隨真龍軍在安化救治了許多百姓,其中高熱不退者比比皆是,如今只平靜不斷更換冷敷汗巾,又將蒜泥涂在傷兵足底涌泉穴上。
一時三刻,紅袍軍傷兵額上汗出如漿,竟是第一個坐起身討水喝。
誰勝誰負,自是不必多說。
但接下來其余諸多病癥,明軍,大西軍,闖軍竟是各顯身手,有人擅長正骨之法,有人能治腹痛難耐。
一番比拼下來,幾方大夫倒是沒了之前的敵視,竟在比拼結束之后,互相探討起各藥方并療效。
最終結果定下,紅袍軍到底有當代給的諸多藥理和急救方法,略勝一籌,治好了十二名病人。
其次則是明軍,闖軍排在第三,大西軍卻是落后一陣。
比到現在,運動場內兩千余四方勢力將士也漸漸餓了。
魏昶君大手一揮,帶著盧象升,張獻忠,李自成等人開始吃飯。
伙房早已支起了兩百口大鍋,肥肉混著白菜粉條,香的明軍差點流下口水來。
大西軍的將士更是捂著肚子紅了臉,不讓自己肚子叫出聲。
紅袍軍將士們一個個分發了碗筷,自己也自覺排隊,開始打菜,就著剛蒸好的白面饅頭,大口吃著。
一眾明軍,闖軍,大西軍無不瞪大眼睛,驚喜的捧著碗。
想不到來參加運動會,還能吃到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