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穿越者不是。
他永遠站在百姓那一頭,永遠以維護最底層民眾的利益為核心推行一切。
因為就在九年前,他真真切切感受過一個底層百姓沒有力量面對那些縉紳的時候,是什么感覺。
這件事本質上不能說誰對誰錯。
想到這,經濟辦和組織辦的官方要員代表沉默許久,終于開口。
“我們會匯報給大國。”
聲音頓住,再度響起。
“穿越者自己應該知道,一旦完成對縉紳階層的徹底清洗,將會面臨什么。”
“他是當真不顧自己在史書上的名聲,一點都不在乎嗎?”
當代會議展開的時候,大明事感錄的另一頭,魏昶君也在低頭看著,神色漠然。
大明死的人太多了。
那些人是因為天災死亡的嗎?
還是因為大明的苛捐雜稅?
可即便大明一再加稅加征,大明本質上僅僅只有十稅一的國策,能加到哪里去?
或許那位崇禎皇帝的確也被朝臣戲弄的穩不住,這才將賦稅加到數十年之后。
但其中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是他。
誰在其中害死這些百姓?
縉紳!
當朝廷下令正常征稅的時候,他們已在其中屢次上下其手,從中漁利。
朝廷每一次加征,皇帝說加征一成,官吏便說加征三成,到了這些官吏家族,縉紳手中的時候,朝廷要加的已不是三成,而是雙倍!
縉紳都干了些什么?
按照大明律大肆趁著災年購買奴仆,在災年成為奴仆,本來也算是救了這些貧苦百姓的命。
可偏偏大部分縉紳對待這些奴仆,當真是按照大明律,將他們當作物品,一言以定生死。
更可恨的縉紳,會巧立名目,強取豪奪那些百姓家中田產,兼并土地,將這些百姓完全當作他們的生產工具,不顧其死活。
有強征百姓開礦者,任由他們死在礦洞,甚至干脆用來探路。
有私下豢養海寇者,為保住海運,不上交商稅,竟放任真假海寇屠戮沿海百姓,擄走漢家女子。
有勾結門閥,壟斷科舉,將真正有才學的寒門子弟拒之門外者。
有隱藏田地,甚至將自家田產和逃離人口的賦稅全部強加給剩余農戶者。
與其說是大明這個世道爛了,倒不如說是縉紳的存在,注定每一個王朝的壽命都不能逃出固定周期!
因為被盤剝的百姓注定會揭竿而起,直到最后徹底平滅這些吸血的蛀蟲。
諸如元朝之于大明,諸如漢代之于黃巾,諸如大唐之于黃巢。
新舊交替之間,最大的問題從來不是如何快速把控整個土地的政務和經濟。
而是在私利和之后締造的世道中做選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