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危險的路。
得罪了舊有的權貴階層,又必須依靠新興的商人力量。
只是他并沒有畏懼,哪怕后世曾在歷史上,多次發現他被縉紳之流惡意記載抹黑。
為了這片土地上那些絕望的眼神能重新煥發生機,他別無選擇,也從不后悔。
次日清晨,魏昶君親自帶領一隊紅袍軍士兵和南宮縣幸存的百姓,開始清理城中的廢墟。
這段時日他每天都會這樣做。
他穿著普通士兵的粗布衣服,與百姓一起搬運碎石、木材。
許多百姓如今也漸漸熟悉了這位大官,這是他們頭一次見到和自己一起搬石頭,泥巴的大官。
以往就是收糧食的地主管事都不會和他們肩并肩站在一起。
尤其是這位大官還很和善,他甚至會和自己這些泥腿子一樣坐在田埂的泥巴上,閑話家常,詢問去年家里收了多少糧食,一畝地現在能種出多少。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勞動隊伍。
越來越多的百姓親眼看到魏昶君手上磨出的血泡,也聽到他與普通士兵一樣的粗茶淡飯,心中的隔閡慢慢消融。
這位大人,比只會劫掠的大清好,也比只會欺壓他們的朝廷好。
十天之后,第一批糧食從大名府運抵南宮縣,魏昶君親自站在城門口監督分發。
“老人、婦孺優先,然后是參與重建工作的家庭次之,其他人最后領取。”
魏昶君低頭檢查每一輛糧車,那些糧食從他指縫中滑落。
身旁響徹百姓的歡呼,那個頭發稀疏的小女孩興高采烈,舉起手大聲叫嚷著紅袍軍的名字。
魏昶君笑了。
這才是這個年紀的孩子該有的模樣。
他深吸了一口氣,遠遠看著如今的南宮縣,像是透過這個小小的縣城看到了整個大明。
生機開始復蘇了。
半個月后,南宮縣開始有了變化。
新建的簡易木屋取代了草棚,水渠修通后,田地得到灌溉,小麥已經播種下去。
更令人振奮的是,在紅袍軍工業區老工人的教導下,百姓們建起了第一座小型水泥廠,開始生產重建急需的建筑材料。
這里很快就能出現第一條用水泥修筑的道路,第一座用水泥休憩的房屋。
魏昶君前往礦山的時候,特意叮囑他們準備好面紗口罩,因為水泥的生產在沒有機械化之前,是極易引起肺病的。
他從來都是真心實意的為百姓設想。
直到深夜,折返縣衙的魏昶君終于取出那份大明事感錄。
他蘸墨提筆,在最新的一頁上逐漸出現文字。
“見孩童嬉戲于新修街道,老嫗坐于門前縫補,青壯往來于田間廠坊,此情此景,足慰平生。”
“且由后世唾罵,惟愿見百姓之生機。”
筆鋒至此,魏昶君忽然聽到縣衙外傳來一陣童謠聲。
他起身推開窗,正是那天他給干糧的小女孩,如今吃了幾日飽飯面色紅潤了許多,正和幾個一同做工的孩子唱著新學的歌謠“紅袍軍,真正好,打跑韃子修大道。”
魏昶君笑著收起筆墨,整了整衣冠,大步走下城墻。
他要率大軍趕往京師了。
在那里,還有許多鄉親,等著紅袍軍到來。
當然朱由檢也在等著他。
還有青石子名單很多舊臣也在等著新政權職位歸屬。
“我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