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翻看著一張張從右至左,從上至下的簡歷。
都不必細看,只看上頭篆書的工整度,就能曉得哪位是真的讀了書且有些本事的。
不管他們之前是哪國人,來到秦國,自然是要練習秦國文字。
其中字的好壞,就最能體現出是否有學習的習慣。
其中書寫的最優秀的,當屬秦八子。
其次是楚夫人。
包括新晉的兩位七子,丹與飛青,比劃都能贊一句工整。
只唯獨這張……
哪怕沒用墨,人人都發了顯色度極好的鉛筆,眼前這張表格也被涂得亂七八糟,寫得一塌糊涂。
不出所料,來自王子虔的母親,鄭夫人。
所以……
秦時若有所思:“原來老話都講兒子像媽,女兒像爸……是有兩分道理的呀。”
再仔細辨別其中內容:鄭國貴族之女,年30,籍貫寫的太長太多太亂,秦時便直接略過。
畢竟甭管籍貫如何,現在都沒鄭國啦。
再有就是擅長的事物——
這里秦時本打算寫【特長】的,但因為這兩個字對她的震撼很大以至于下筆又改了。
唉,那些還在蘭池惶惶度日的玉人們,也不知數學學得怎么樣了。
而鄭夫人的【特長】:妾會打架,略識刀兵,身體強健,運氣頗好!
以下還有密密麻麻的舉例:
【妾幼時就能吃能喝能打,年齡比我大的,先抓了頭發再打。年齡比我小的,先騎上去打。】
秦時想想這個畫面,不由笑了起來:看起來是真的很會打。
【會刀法,會長戈,本想做將軍的但是族里嫌妾腦子不好記不住東西,于是改做“娣”,結果阿姊還沒出發就病倒了,于是換成妾來……一應娣侄也沒帶】
倒真是陰差陽錯了。
如今貴族嫁女,會在嫁女的同時,將族中姐妹或者侄女一同陪嫁出去,乃稱【娣】和【娣侄】,乃是媵妾制度。
不過據她了解的,之所以換成鄭夫人,乃是因為鄭國此時企圖發兵,因而選隨意選了個身板結實的。
不過,鄭夫人顯然并不清楚,因而仍舊覺得自己好運。
【妾成長至今,只小風寒一次,讀書愛頭痛,再無其他病癥!身子康健極了!】
秦時頓時震驚了:“鄭夫人身體這么好嗎?”
好健康的身體呀!如果她現在不是更健康的話,真的會嫉妒起來的。
赤女接過一看,隨后笑道:“鄭夫人說謊,她分明也有過醫案的。之前偶聽有人來章臺公報她身子不適……”
但身子康健在這個簡歷中并不算什么突出的工作優勢。
看王子虔的頭腦就知道了,秦時并不認為她在說謊,于是又叫來了醫明。
而醫明只略一思索便記了起來:
“確有其事,鄭夫人共有脈案七冊,其中6次中有3次飲食不調,3次飲食過飽,還有一次是練武時不慎崴了腳。”
秦時:……
她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額頭:莫非當真是腦子空一點,身體才會更好嗎?
那她給乘虎的那份升官圖,是不是也不太合適?
至于【運氣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