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恕罪,這是王后親自交代的。”
“王后道將軍率將士們戍邊辛苦,因而想叫大家免受苦寒,這才命人打造出來鐵爐,再配上我巴氏族人遠道運輸來的煤炭,定能使得營地冬日免受苦寒。”
燕瑯此刻眉頭和緩,遙遙拜下:“謝王后。”
只他在邊地,還是能取暖的,營帳中再過幾日便要架起巨大炭盆,而后有柴炭日夜不熄了。
那商人家族的年輕兒郎卻大膽笑道:
“將軍,王后賞下此物,是想叫將軍親自試試其中好處。若是得用,便請工匠在此地,或用鐵皮加長煙囪在屋子,又或用陶土砌墻,內置煙道。”
“如此,便為普通將士們的住宿之處也都安排上。
邊軍之中,鐵是有的。
若是覺得造價高昂,那就砌陶土火墻火炕。
那鐵皮爐子仿的是后世農村冬天用的取暖爐,不管是柴炭還是煤,都是可以往里填塞的。
只是放煤的話,不必時常添柴,夜里留兩塊煤餅,也能安穩到清晨的。
爐上還可放置大水壺,冬季邊軍營地滴水成冰,有這個,自然又免些其他折磨。
侍從口舌靈巧,言簡意賅,此刻三言兩語既說了開水的必要性,又說了這鐵皮爐和煤炭的好處。
還不忘宣揚一下巴氏正在替王后向各處苦寒之地推廣此物,先刷個熟悉度。
燕瑯耐心聽罷,神色也越發松緩。
只要不在戰時,做將軍的總是不至于太凄苦的,但戍邊的普通軍士就不一定了。
他們既置辦不起足夠的皮毛,也沒有辦法穿更暖和的絲綢,因而只能將破麻絮、柳絮、蘆花等都塞進衣服中,勉強抵寒。
都是自己麾下的兵將,凍傷凍損,他也難免心痛。
而冬日外敵常常來犯,劫掠糧草,苦寒苦戰之下,若無足夠柴炭,士兵們著實要受一番苦頭。
往年軍需中有大量支出,就是采買柴炭。
王后之舉,可稱仁愛。
燕瑯又想起家人提及這位王后言行,還有燕琮已迫不及待前往渤海郡,此刻也終于明白過來——
王后仁善性格,體貼下民,果然與大王是截然不同的秉性。
……
遠在咸陽宮的秦時,自然不知道自己一句話的吩咐,叫眾人使了這么大的力氣。
便是知道了,這也是應當的。
她的一聲吩咐若無這么大的動力,又干嘛做王后呢?
此刻她只輕聲問道:“茅生的同門,可都應召了?”
赤女微笑:“有王后書寫的昆侖秘法,如今得到回信,整個師門都已趕往咸陽。”
只是他的師兄弟們分散各處,最遠的如今書信還未抵達。
但秦時卻并不在意:“有這些也夠了。”
她想起對方上呈金丹之事,此刻眉目冷肅:“如果我給出秘法,但這批不行,那就再召下一批。”
赤女低頭:“是。”
至于不行的這些人要如何處置,那就不必多說了。
??在古代,粟是小米,黍是大黃米。他們幾乎是同時出現的北方主要糧食。
?但是小米作為五谷之首,別名很多,一枕黃粱的黃粱也是小米。具體我不細講了。
?秦國是沒有拜帖的,這個時候下位者請見上位者,一般都是親自上門,等待。
?今日略短一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