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行去,經過一片灌木地帶,卻見許多人都在此處挖那沉甸甸的黃泥。
這又是為何?
不僅挖。
他們還在路邊停了怪模怪樣的獨輪小車。
這車前方有一個大斗,看起來頗能裝些物品,底下卻只有一個輪子,兩只把手,可見工匠用料極為儉省。
“只一只輪子推起來不會歪嗎?便是要省些木料,也不該是在這種地方。”
弟子中便有人喃喃。
但他們謹記師傅教誨,此刻雖有疑惑,卻并不隨意下妄言,只是又停在路邊多看了會兒。
只見其中一個黑瘦的婦人挑著兩擔黃泥,赤腳踽踽前行,而后再將黃泥倒進那斗車之中。
還有一同挖泥的婦人問她:“春,你還來么?”
那婦人搖頭:“不來了,我這已是第二車泥,也買不起許多煤粉,儉省些夠用了。”
說話間,她用一根葛藤牢牢纏縛兩只車把,然后掛在自己的脖頸,向兩肩繞后。
身子倒轉,兩手向后,竟是直接拖拽著那獨輪車向前行走。
眾人大驚!
這獨輪車抬了滿滿一車黃泥,這婦人竟也能推動!
而且……
“只少了一個輪子,怎么看起來竟這樣便捷?”
他們這路非官道馳道,只是鄉野小路!雙輪車行走沒有車轍的話,定然是磨損嚴重,且吃力十分難用。
可這獨輪車,卻真真是妙想了!
只是這個深秋時節,他們挖這許多黃泥,莫非是想將屋子糊得更不透風些嗎?
眾人不由自主地簇擁著老師向前行去,那婦人察覺有人跟著,回頭見是一群穿著細布衣裳的人,便知對方身份尊貴,卻又不是官。
于是只微微側身,往這鄉野小路的邊緣走。
年邁的老者緩緩抬手,止住了弟子們的腳步,此刻向前招呼:
“這位老婦,我等是前來求學的,看此地人人都在挖黃泥,不知卻是為何?”
那婦人聽著他這有些拗口的言語,此刻只喘口氣:“咱們王后叫人來推廣這煤餅,有錢的便直接買蜂窩煤。”
“像我家這樣窮苦的,可直接買煤粉自己和。”
“若是連煤粉也買不起,五車黃泥可以換一車煤粉。我家中已換得三車了,足夠了。”
眾人又是一愣。
什么煤粉?怎么還能用黃泥來換?
老人家聽不懂,于是大大方方:“這煤粉又是要做何?不知老婦家中方便否?我想帶弟子們討杯水喝。”
這烏泱泱有十幾人,那叫春的婦人猶豫一瞬,到底還是答應了。
“只你們要先去驗過符傳才行。”
出行外地,又到陌生的鄉里,不在驛亭處驗過符傳,是會容易被抓走的。
那老人家笑道:“自然。”
卻聽婦人又得意起來:“我家中子女力氣甚大,蜂窩煤也有。你們趕得巧,如今倒還有熱水喝,免得萬一生了蟲子,再得出病來。”
言語間顯然對此十分自豪。
當然了,熱水也是需要煤來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