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無法避免。”
李秦武翻轉了一下槍,摸索著槍托,這就是個普普通通的木頭槍托。
他點著槍托道:“這里用蜘蛛凝膠作個槍托墊,有軟墊子在,多少是可以鈍化些后坐力。”
他又摸索了一下槍口。
“這里弄個制退器,后坐力能少一半。”
西內克撓頭。
“陛下,什么是制退器。”
李秦武讓西內克找了紙筆,現場把制退器的模樣畫給他看。
西內克扣著下巴道:“陛下,這么做的話,槍支的成本會增加。”
制退器這玩意好處多多,加個制退器,槍支后坐力能減少差不多一半,尤其是大口徑步槍,能有效提高士兵射擊手感,至少肩膀不會被撞的那么痛。
但是,二戰的主流步槍都沒有上制退器,其原因么,李秦武猜測是成本問題。
制退器造型復雜,成本高,大多數是切削的,對工藝有要求,只是為了讓士兵射擊舒適,付出這么多代價明顯不值當。
還有,加上制退器后,槍支射擊時有大量楊晨,容易暴露射手位置,現在用的好是黑火藥發射藥,制退器更是能把煙撒的到處都是。
不過這里是異世界,對大口徑武器有超強的需求,兩害相權取其輕,可以上制退器。
李秦武道:“這槍就叫速射1型,先生產一批給部隊測試,看看能不能測出問題。
然后你找人開一個專門的精密件車削工廠,研究一下怎么制造制退器。”
制退器的精度要求還蠻高的,主要是和槍口的連接方式要上螺紋。
要是造不出合格的制退器,只能減小速射槍的口徑了,不能讓士兵承受巨大痛苦開槍的代價不是。
李秦武放下槍道:“這把槍先給近衛團裝備把,他們的身體素質很強,也不怕后坐力,最近還有什么成果?”
西內克帶李秦武前往工業區,從保險箱里拿出個有兩根手指那么大的圓錐體。
“陛下,這是根據您畫的圖紙造的炮彈砰撞引信,已經造出來了。”
李秦武接過引信,掂量了一下。
這就是個標準的碰撞引信,里面有擊針,彈簧,底火,配重。
炮彈被射擊時,引線撞擊目標,擊針撞擊底火,底火引爆裝藥,爆炸。
李秦武問:“測試過沒有,可靠性如何?”
西內克有些惋惜。
“用40mm彈道火炮測試過了,這款引信只有70%的引爆幾率,如果是射擊斜面和軟地,成功引爆的概率還會下降。”
也就是說,裝備這款引信的炮彈打出去10發,有3發是啞彈。
如果裝備全軍,一場戰打出去1萬發炮彈,有特么3000發啞火,成本倒還是其次,3000發未爆彈可是巨大的隱患啊。
西內克道:“陛下,這個引信我花了好多時間改進,但始終沒辦法提高引爆幾率。”
這就是找李秦武要指導了,然而李秦武也不知道怎么提高引線的引爆幾率啊。
穿越者就是這樣,知道某個東西,造出來,根本達不到理想指標,就不知道怎么改進了。
之前造的紙是,現在造的引線也是。
老李看過引線結構圖,但是如何提高可靠性誰知道啊。
撓了撓頭,李秦武只能把這事歸功于加工精度問題。
“這樣吧,開個專門的引信工廠,派熟練工人入駐,先生產引線盡快列裝,70%的引爆率已經夠了。
讓工人們在生產中改進把,這事求不來,等我們的加工水平增加,引爆幾率自然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