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傘靠在門邊,輕輕搖頭。
“我不攔他們。”
“路是他們自己選的。”
“干革命,就得知道個人和國家拴在一條繩上。”
“自己的命,得自己去掙。”
接著是接風宴。
幾張小桌拼在院子里,煤油燈晃著人影。
有人談辦廠救國。
有人講辦學啟民智。
還有人拍桌子,說該動手就動手。
李先生一直沒出聲,末了才端起茶杯。
“都對。”
“但最要緊的,是改思想。”
“人心不醒,再多主意,也是沙上搭樓。”
他盯著燈影。
“辦雜志,傳新理,一條一條試,一條一條篩。”
“得找一條真能救華夏的路。”
話完,風穿院過,樹葉響了一陣。
兩集播完,收視穩在3。
攝影棚里有人跳起來。
有人眼眶紅了。
有人默默把酒倒進杯里,舉向電視屏幕。
不管后面怎樣。
這一仗,他們打出去了。
同一時刻。
周軒窩在沙發里,遙控器還攥在手里,眼睛卻盯著黑下去的屏幕。
他剛看完《站起來了》,胸口發悶。
像是有什么東西在里頭緩緩燃起。
真好看。
他低著頭,嘴角動了動。
原以為主旋律全是口號和臉譜,可這部劇不一樣。
它不繞開痛,不遮丑,也不把人供上神壇。
每個角色都在掙扎,在動搖,在往前挪一步又退半步。
故事一層壓一層。
李先生那喚醒民眾,不是喊出來的。
是他在街頭喊啞了嗓子。
是蹲在工人堆里,一根煙接一根煙地聊。
是冒著雨,往門縫塞傳單。
一點點堆出來的。
那些他曾經反感的宣傳橋段,現在反而最戳他。
因為背后是真的有人這么活過,這么死過。
好片子能把價值觀講成故事。
也能讓主旋律變得像呼吸一樣自然。
觀眾看進去了,就不覺得是在被灌輸。
只要節奏緊,場面真,演得像,人就愿意跟著走。
歸根結底,觀眾只認一個字。
真。
這年頭,誰都能刷短視頻打發時間。
可真正能讓人坐下來,不換臺,一口氣看完兩集的。
一定是那個瞬間,撞到了心里。
口碑這東西,一旦動了,就像潮水,推著人往前走。
周軒擰著濕毛巾,聽見門口一聲低喚。
“哎,軒子。”
周偉杰探進半個身子,手指摳著袖口,話沒說完就咽了回去。
周軒回頭。
“有事?”
他挪進來,坐在床沿,膝蓋壓得床板沉了半寸。
“那個面試。”
“去了,才知道自己差得遠。”
他低頭盯著簡歷。
普通學校,空白履歷,連個像樣的活動都沒寫上。
“嗐,換一家就是了。”
周軒擦著頭發,隨口接了句。
可周偉杰突然抬頭。
“可他們讓我過了。”
周軒手一停,毛巾砸在臉盆邊。
隨即,笑出聲。
“臥槽!真成了?你總算邁出去了!”
他當然知道這家伙的夢想。
就為了有一天能站上真正的舞臺。
可周偉杰沒笑。
他嘴唇動了動,沒發出聲。
“看你那臉色,我還以為沒成。”
周軒轉身去倒水。
腳步剛動,背后傳來一句輕得幾乎聽不見的話。
“其實,沒成。”
他頓住。
回頭時,語氣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