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已經2年多,再看窗外那些在國內北方根本見不到的熱帶樹木,卻依舊感到新奇。
低下頭,張弛開始琢磨著即將見到的風洞實驗室。
自從解放密支那城后,新成立的密支那第一飛機制造廠便一邊搭建廠房,一邊秘密的在山里興建這座風洞。
想要造出擁有良好氣動外形的好飛機,在風洞里吹一吹當然是必須的。
二戰期間,白鷹、約翰、漢斯為了發展新飛機,都新建立了不少風洞,尤其是擅長搞黑科技的漢斯,甚至搞出了超音速風洞,用來測試噴氣發動機和高速飛行器。
42年的時候,naca(白鷹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建設了一個跨音速風洞(馬赫數0.75,920公里/小時),用來做噴氣式飛機的研究。
而密支那第一飛機制造廠的這個風洞,就是仿造的naca這個,試驗段直徑4.9米,最大風速0.7馬赫。
為了建立這個風洞,張弛幾乎將所有能找到的相關人才一股腦都填進去了。
包括空氣動力學、機械工程、電子工程等跨學科專家與工程師在內,一共30多人的專家團隊,拉到外邊甚至可以建立一個專門的理工學院。
又從工兵部隊和建設兵團抽調了1500名士兵組成施工團隊,另外還花費了1500萬刀從白鷹進口高性能風機、大型電機、精密測量儀器等設備。
今天,他就要去親眼看看這個耗資巨大的項目,究竟值不值得。
很快,車隊駛入一片由鐵絲網圍起的區域。
崗哨處的士兵見到特別通行證后立刻立正敬禮,隨即打開鐵門,放行車隊進入。
雨水順著車窗滑落,張弛再次向車窗外看去,遠處幾座巨大的廠房依稀可見,而正中一座半埋于山體之中的建筑,便是此行的目的地。
張弛下車后,一名穿著藍色工作服,其貌不揚的中年人的中年男子迎了上來,正是密支那第一飛機制造廠的總工程師雷學林。
面對著這位花費了自己足足2噸黃金,從系統中兌換的航空領域和發動機領域的雙料大師級合成人,張弛也沒和對方客氣,直接跟著對方走進了山體內的風洞實驗室。
一走進去,張弛便覺得一股略帶金屬與潤滑油的氣味撲面而來。
巨大的通風管道沿著天花板鋪設,耳邊隱約能聽到機器運轉的低沉轟鳴。
正前方,一座龐大的風洞裝置赫然矗立著,巨大的進氣口如同猛獸張開的血盆大口。
“風洞里現在測試的是什么?”他問道。
雷學林揚了揚下巴,示意操作員打開風洞。
隨著電源接通,風機開始緩緩加速,試驗段中的煙流裝置啟動,一縷縷白色煙霧被均勻地噴入氣流之中,在模型周圍形成清晰的流線。
張弛看著那明顯是機頭開著圓洞,用于進氣的漂亮飛機模型挑了挑眉:
“我不是讓你研究短距起降運輸機嗎?這咋是個噴氣式截擊機?”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