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對面,雷學林拿起桌上厚厚一沓的資料翻了翻。
實際上,r-1830發動機的全套技術與生產工藝資料足足裝滿了好幾個貨箱,以立方米計,現在雷學林看的不過是目錄和簡介罷了。
稍微看了看,雷學林思考了一會兒后,斟酌著說道:
“即便有全套設備,還有那些從意呆卡普羅尼廠和菲亞特廠請(忽悠)來的專家幫忙,前期我估計咱們的加工精度也不會太好。”
說著雷學林搖了搖頭。
“而且航空發動機制造還涉及到很多材料學上的問題。調試好產線后,生產出能用的發動機我估計幾個月就行。”
張弛眉頭一挑,不知道為什么這位一飛廠的總工程師列舉了一堆困難后,卻給出了這個相當樂觀的判斷。
雷學林一看張弛的表情,就知道對方想差了,連忙道:
“我說的這個生產出能用的發動機,意思是生產了100臺,但只有幾臺能用,剩下全是殘次品。”
張弛聽到這個回答,明顯有點失望:“咱們花了這么多錢,就這個結果?”
雷學林聳了聳肩:“咱們雖然不算是從零開始,可也差不多,能這樣就不錯了。”
會議室內他和合成人雷學林,張弛說話也直接了許多:“所以接下來各種戰斗機、轟炸機什么的,還得靠系統兌換?”
雷學林看出張弛情緒不高,趕忙道:
“不過嘛,等咱們工人的熟練度上來,咱們的工程師經驗豐富了,我估計等到45年,良品率就能上去,到時候咱們就能很順利的大規模投產了。”
聽到這話,張弛輕哼了一聲,表示還算滿意。
“這還差不多。”
雖然張弛知道未來的航空業就是噴氣式飛機的時代,但張弛也清楚,就將來他治下南洋的這個破碎地形,即便有公路、鐵路、輪渡等各種交通方式,短途航空運輸也將是必不可少的。
他手里現在那些dc-3,c-47運輸機并沒有多少備件。
雖然無論是空軍的那些戰斗機、轟炸機,還是準備用于民用航空的那些運輸機,都可以通過收入系統空間,然后花費銀獅幣進行翻新的模式,來維護。
但一個健康的國家,健康的航空業顯然不能全靠他的系統,不然他每天也不用干別的了,就跑去機庫拿手收放飛機玩吧。
所以張弛一直在嘗試建立一個完善的航空生產鏈條,而他針對當下國情,想要生產的第一種飛機就是經典產品,運-5(圖)。
歷史上,運-5作為南昌飛機制造廠仿造毛熊安-2運輸機,制造的全國第一款運輸機,廉價、可靠就是他的代名詞。
其起飛距離只需要170米,可以攜帶6名乘客或是1.5噸貨物,單次飛行850km左右的距離。
這也就是張弛之前在參觀風洞時說的,讓雷學林依照歷史上的運-5,以r-1820“旋風”發動機為動力,設計的雙翼單發輕型短途運輸機。
看到張弛興致不高,雷學林主動道:
“那款運輸機,風洞已經吹完了,我帶著那幫意呆佬,一個月就能搞出原型機來。對了,咱們不是還有大量庫存的r-1830嘛,您就等著吧,順利的話,第一批量產機很快就能出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